核心提要:
1.新冠疫情自从年秋冬暴发以来,一度肆虐全球,染疫人数超过5亿,死亡超过6百万。两年多来,各国相应的防疫措施、新型高效疫苗和药物使疫情得到缓解,后疫情时代已经指日可待。但与此同时,短短一年时间里,奥密克戎由BA.2过渡到BA.5,免疫逃脱能力越来越强,在全球带来新的一波疫情,包括中国在内的近百个国家都受到影响。新的传染力、免疫逃逸能力都更强的印度BA.2.75也已在十多个国家被检测出。
2.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流行病专家认为,冠状病毒较短的RNA、单螺旋结构及其核糖上连接的能使RNA稳定性降低的羟基,使其更容易发生突变。各国地理上的分割也是病毒形成不同变异株的原因。目前为止美国疾控中心还没有检测出会出现严重后果的病毒变异株,现有疫苗对于变种病毒的预防依然有效。新冠病毒暴发时的巨大冲击已经过去,我们无需对其变体反应过度。但仍需通过进一步普及疫苗、戴口罩、减少聚集等方式防止病毒传播。
新冠疫情被列为人类有纪录的第三次全球性大瘟疫,与14世纪的鼠疫、20世纪初的西班牙流感并列新冠疫情自从年秋冬暴发以来,一度肆虐全球,染疫人数超过5亿,死亡超过6百万(世卫组织6月20日数据),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全球性大瘟疫,只有14世纪的鼠疫(黑死病)和20世纪初的流感(西班牙流感)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两年多来,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防疫措施,加上年快速研发并投放的新型高效疫苗和药物,疫情得到缓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已经实现全民免疫的基础上,逐渐放开了封禁措施,学生回到教室上课,企业复工复产,解除旅行禁令,人们的生活走向正常。特别是COVID-19病毒历经多次变异,虽然传播力不减,但是染疫者的重症和病亡率也大大降低,后疫情时代已经指日可待。但近期BA.5在全球又带来了新一波疫情。从印度、南非再到美国、日本、韩国,包括中国等近百个国家都被检测出了BA.5。奥密克戎短短一年左右,就由BA.2过渡到了BA.5,而它刚刚成为世界主要流行毒株,新的传染力更强的印度BA.2.75便已有取代它的可能。它的免疫逃逸能力比BA.5还强,目前已在十多个国家检测出了这种病毒。▎图/美国5岁以上的儿童都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因此在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例如戴口罩等——之后,都已经正常到学校上学
为什么冠状病毒会不断发生变化?现有疫苗是否还有效?奥密克戎病毒变异和新冠疫苗的未来如何演化?▎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是美国医学院校的翘楚,在这次新冠疫情暴发时,其专家学者对新冠病毒基因的解析和致病机制的研究,在全球医学界享有盛誉,他们开发的疫情传播模型和数据,曾为世界各地广泛采用7月初,针对上述问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授罗伯特·布林格(RobertBollinger)、数据完整性和分析医学副主任斯图尔特·雷(StuartRay)和感染预防主任丽莎·马拉加基斯(LisaMaragakis)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
专家们重点讨论了病毒突变的相关问题,即:为什么冠状病毒会发生变化?罗伯特教授认为,冠状病毒的基因RNA与遗传基因DNA的长链双螺旋结构不同,RNA不但较短,而且是单螺旋,并且其核糖上连接的羟基降低了RNA的稳定性,使其更容易发生突变。病毒基因的突变就出现了病毒变种。各国地理上的分割,往往会形成病毒的不同变异株。罗伯特教授进一步解释说,所有的RNA病毒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异,其中有的变异较大。以流感为例,每年疫控中心都监测流感病毒的变异,并针对变异较大的病毒更新疫苗,这就是医生建议人们每年接种新流感疫苗的原因。专家们进一步解释了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类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世卫组织以及美国疾控中心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