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备选古生物博物馆介绍

专家告诉你呲美莫司乳膏治白癜风效果怎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40103/4321518.html

十大古生物博物馆备选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01辽宁朝阳古生物化石馆

02深圳古生物博物馆

03天宇自然博物馆

04天演博物馆

05大连自然博物馆

06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07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08自贡恐龙博物馆

09常州中华恐龙园

10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11天津自然博物馆

12重庆自然博物馆

13中国古动物馆

14中国地质博物馆

15北京自然博物馆

16巴彦淖尔地质博物馆

17大连星海自然博物馆

18.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19朝阳济赞堂古生物化石馆

20山西地质博物馆

01辽宁朝阳古生物化石馆

博物馆的

主要化石

馆内陈列的展品主要包括无脊椎、脊椎类、植物类三大类化石,分为节肢类(蜉蝣类、虾类、昆虫类)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龟类、恐龙类、离龙类、鸟类、翼龙类、哺乳类(包括中生代、新生代哺乳动物)、植物类以及富有人文故事的“人文化石”等古生物化石余块,其中模式标本4块。

博物馆的科

研情况简介

博物馆现有化石和地质专业人员2人,几年来与中科院古脊椎所、中国地质博物馆、首师大、沈师大、辽宁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为科研提供研究平台和化石材料。与季强博士合作对中华龙鸟进行研究和鉴定,证明中华龙鸟是恐龙向鸟类进化的最初生物,对鸟类的起源重要研究意义;与由海鲁博士合作对龟背龙化石进行研究,认为该生物是介于龟与龙之间的动物,对于研究动物进化和鸟类变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首都师范大学任东博士合作开展对白垩纪早期地层被子植物的研究;与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研究所孙革、周长富合作对辽宁巨龙进行研究鉴定认为是中生代辽西首次发现最大个体的植食性恐龙,对于中生代白垩纪热河生物群恐龙的演化和生活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02深圳古生物博物馆

博物馆馆藏化石一万余件,主要分为四类:

1.动物化石,包括三叶虫、腕足、珊瑚、鱼化石、爬行类、鸟类和昆虫化石等;

2.植物化石,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的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化石;

3.木化石,博物馆室外展区的木化石展区共收藏有余株木化石,闻名遐尔,木化石展区分为国内区和国际区两个部分。国内展区主要收集了来自辽宁、内蒙古、新疆等地的木化石;国际展区主要收集了来自美国、印度尼西亚、蒙古国、马达加斯加、南非等国家的木化石;

4.日本蝴蝶标本余件。

自建馆至今,古生物专业人员前后有6人参与科研工作,基于我们博物馆自身特点和单位的体制特点,博物馆利用自身平台,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研究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云南地质科学研究所、贵州大学等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开展古生物科学研究,并在《古生物学报》、《高校地质学报》、《微体古生物学报》、《地质学报》英文版、《地质评论》、《地质通报》、《世界地质》、《中国文化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

03天宇自然博物馆

馆内共收藏古生物化石件,种类极其丰富,涵盖了地球显生宙各个时段的古生物化石。包括古生代的无脊椎动物化石。中生代的各种爬行类,鱼类,两栖类和早期哺乳类,以及各种无脊椎动物昆虫,海百合等。其中所珍藏的多件恐龙和多件古鸟类化石为世界同类收藏之最。另外还有新生代的各种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鱼类,昆虫,植物等等。天宇的化石收藏不仅种类丰富,时代跨越全,而且保存精美,数量更是可观。为此,年7月天宇博物馆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收藏恐龙和其他史前动物化石的博物馆。”

迄今为止,馆内模式标本共有28件。包括恐龙、鸟类、哺乳动物、翼龙、蜥蜴、昆虫多个门类的生物。(详见附件材料《天宇博物馆模式标本汇总(图文)》)

年天宇博物馆与临沂大学合作成立了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目前有专业研究人员20余人。研究所参与了国家“”项目,申请到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青年项目5项。

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已取得科研成果54项,其中有9项发表在世界顶级刊物《Nature》和《Science》上。(详见附件材料《天宇博物馆科研成果目录(全)》)许多成果都在世界古生物研究领域中引起过重大反响,例如孔子天宇龙的发现完全颠覆了恐龙身披鳞片的传统形象;郑氏晓廷龙的出现动摇了始祖鸟一百多年的鸟类始祖地位,被《Science》评为年度重大发现之一;奇翼龙的发现让人类重新认识到恐龙王国的复杂与神秘.,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11件保留后肢腿羽珍稀古鸟类化石表明最早的鸟类是四翼飞翔的“双翼飞机”,被誉为相关研究领域中的一座里程碑。天宇的科研成果不仅丰富,而且意义重大,在世界古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04天演博物馆

天演博物馆目前全馆在职工作人员共62人,其中技术研发与服务人员34人,管理团队10人;我馆自主成立天演古生物化石研究保护中心,聘请刘宝珺、王成善、等中科院院士,董枝明、黄万波、季强、唐治路、王丽霞、王永栋、郭建崴、江新胜、李建军、吴宏堂等专家院士作为我馆科学顾问,开展包括地质矿物、古生物标本和地质与生命科学普及等工作。与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合作培养化石修复技术人才,引进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专业人才2人。

05大连自然博物馆

我馆有古生物专业人员10人,其中正高4人,副高3人,中级3人;博士1人,硕士5人。科研方面,我馆主持和参加国家、省、市的多项古生物科研项目课题,其中“热河生物群化石研究”项目获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燕辽-热河生物群重要脊椎动物宏演化与生态多样性研究”项目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参与的“河南豫西地区恐龙化石群研究”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此外,我馆主持了大连海茂化石点、大连古龙山遗址、大连骆驼山化石点(-)的发掘工作。出版《“热河生物群”化石研究》、《大连海茂动物群》、《大连古龙山遗址研究》等多部专著,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数百篇。其中,馆藏鹦鹉嘴龙化石是当时世界上发现的一窝数量最多的化石标本,其研究成果论文已发表在《Nature》(年期)上。

06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收藏展示各类标本余件,其中,陈列展示标本件。已有0余件重要古生物化石标本建立了数据库、可实现互联网信息检索。模式标本已整理研究多件,展馆内收藏和展示有亚洲体腔最大的恐龙—汝阳黄河巨龙,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巨型汝阳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迷你豫龙,中国唯一有确凿证据的结节龙甲龙—洛阳中原龙,中原地区发现的首例驰龙类—栾川盗龙,流落美国18年回归祖国的恐龙胚胎化石“路易贝贝”,世界上最大的窝状恐龙蛋化石—西峡巨型长形蛋,数十件珍贵的早期哺乳动物和长羽毛的恐龙,世界上最早的银杏果化石,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中华古果等大批动植物化石标本,以及数百件珍稀精品矿物标本等。

07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博物馆现有古生物专业人员46人,包括研究人员20人(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等10人,具博士学位17人)、技术人员26人(修复技术8人,实验室7人,传媒与美术设计4人,展览设计与科普7人)。国内外兼职人员20人,含院士6人。

完成科研项目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参与科技部、中国地调局、省部委等其它各类项目50余项;发表SCI检索论文90篇,包括Nature论文6篇(第一作者3篇),专著16部。科研成果主要包括:首次发现最原始的具毛发哺乳动物“巨齿兽”(Nature,),应用全基因组数据与溯祖分析重构哺乳动物系统发育关系(PNAS,),首次发现最早的滤食性翼手龙类“辽翼龙”(RSOS,),首次发现侏罗纪具彩虹色不对称羽毛的恐龙“彩虹龙”(NatureCommunications)等;辽西早期被子植物研究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08自贡恐龙博物馆

自贡恐龙博物馆坐落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是中国第一座专业性恐龙博物馆,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龙博物馆之一,被誉为“东方龙宫”。

博物馆收藏有丰富的中生代脊椎动物化石,除了大量的恐龙化石之外,还有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海生爬行类和似哺乳爬行类等,其中有模式标本29种。同时藏品中有20余种列入首批国家重点保护化石名录(包括一级15种、二级5种),包括很多世界级珍品:世界上最原始、最完整的剑龙——太白华阳龙,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的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世界上最完整的小型鸟脚类恐龙——劳氏灵龙,世界上首次发现的蜥脚类恐龙尾锤——蜀龙尾锤,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剑龙皮肤(印痕)化石——四川巨棘龙皮肤(印痕)化石。

博物馆主馆内不仅展出种类众多的恐龙及伴生动物骨架、大量完整的恐龙头骨和其它珍稀标本,而且有非常壮观的恐龙遗址现场和地层剖面,特别是面积达多平米的恐龙遗址现场化石横陈交错、层叠堆积、场面宏大、气势壮观,富集程度堪为世界之最,被誉为“恐龙群窟,世界奇观”。

09常州中华恐龙园

(主要展出、收藏的化石种类,模式标本的数量)

中华恐龙馆内珍藏了包括三大镇馆之宝——许氏禄丰龙、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在内的50多具大型恐龙化石,以及恐龙脚趾化石、恐龙牙齿化石、鱼类化石、哺乳动物、矿石晶体等各类小型化石、展品件。

西蒙的藏宝屋内陈列有石英石、方解石、石榴石等各种矿物晶体件。

鸽子广场陈放有菊石、方解石等岩石标本和产自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硅化木化石,30件。

中华恐龙园各个区域内各种恐龙模型展品组。

(古生物专业人员数量,参与的项目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中华恐龙园聘请中国恐龙科研专家组建中华恐龙园“恐龙科研科普”专家团,在恐龙科研科普的学术研究、博物馆日常管理和建设方面、社会大众科学普及活动开展、内部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还组织专家团赴华东地区重要城市开设专业恐龙及古生物知识讲座,面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

10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博物馆以古生物化石为本,以古无脊椎动物、古植物和微体古生物为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生物专业博物馆之一。博物馆藏品丰富,展品精美,其中尤以“澄江动物群”和包括“中华龙鸟”在内的“热河生物群”化石标本最为珍贵,堪称国宝级的化石精品。依托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仅模式标本就有18万件。

以生物进化史为主题的展览,集中展示了几十年来几代古生物学家艰辛采集的化石。这些展品充分显示了化石的奥秘和古生物的多样性,再现了生物进化及其与环境协同演化的历史,揭示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显示了中国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启发和增进了公众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古生物博物馆除了生命进化史主题和专题展以及临展外,还辅以各种科普设施,包括有座大型多功能报告厅,古生物所所史展,二个临展区,3D影院,达尔文实验站,九米长大型互动屏,澄江动物群多点触摸系统,澄江动物群混合现实展示台,与恐龙合影设备,恐龙多点触摸屏等。

11天津自然博物馆

(主要展出、收藏的化石种类,模式标本的数量)

天津自然博物馆收藏并展出古生物化石近万件,种类涵盖古植物、古无脊椎动物、古鱼类以及古哺乳动物等,尤以甘肃庆阳、内蒙古萨拉乌苏、河北泥河湾、山西榆社等地区出土的古哺乳动物化石最为重要和著名,其中仅模式及一二级标本数量就达件,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北疆博物院古生物化石收藏、展出与研究的历史已近百年,开创了中国古哺乳动物学研究的先河。

(古生物专业人员数量,参与的项目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天津自然博物馆现有古生物专业人员20余人,参与的项目有:馆藏蜚蠊目昆虫化石研究、北疆博物院图书文献资料的修复及翻译项目、北疆博物院十年行程路地图史料研究、“桑志华时期黄河、白河流域考古调查材料整理与研究”项目。

研究成果:馆藏甘肃庆阳化石中发现“桑氏大唇犀”新种

12重庆自然博物馆

该馆馆藏化石种类丰富,涵盖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古无脊椎动物、古植物和遗迹化石等。全馆设地球厅、进化厅、恐龙厅、重庆厅等六大基本陈列厅,在以上展厅和中央大厅均陈列有古生物化石。

无脊椎动物部分,重点展示澄江动物群化石和以三叶虫为代表的节肢动物类、以海百合为代表的棘皮动物类、以菊石为代表的头足类。珊瑚类、笔石类、双壳类、腕足类、甲壳类、昆虫类等其他类别的化石在展厅中也有展示。

脊椎动物部分,重点展示鱼形动物类(含无颌类、盾皮鱼类、软骨鱼类、辐鳍鱼类、总鳍鱼类)、两栖类(蝾螈)、龟鳖类(含蛇颈龟类、成渝龟类、无盾龟类、南雄龟类、中国鳖类)、水生爬行类(含幻龙类、肿肋龙类、楯齿龙类、鱼龙类、海龙类、沧龙类、鳄类、离龙类)、翼龙类、兽孔类(三列齿兽)、古鸟类、古兽类(含山旺动物群、和政动物群、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该馆的恐龙展示和古人类展示颇具特色。恐龙厅展品以四川盆地出土的恐龙化石为主,适当加入其他产地来源的展品(含国外),完整涵盖恐龙家族中五大类群(兽脚类、蜥脚形类、鸟脚类、覆盾甲龙类、头饰龙类),拥有完整古生物骨架数十具,展品总数上千件,规模为国内最大。在古人类方面,该馆收齐了在中国发现的几乎所有古人类化石标本的复制品和国外绝大部分在人类演化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标本的复制品,它们与馆藏的“巫山人”“资中人”化石配套展出,内容充实。

全馆收藏古生物模式标本33件。

13中国古动物馆

(主要展出、收藏的化石种类,模式标本的数量)

中国古动物馆主要展出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至距今1万年前的地层中产出的史前各门类古生物化石和旧石器标本及模型,包括无颌类和有颌类鱼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化石及旧石器等,全面展现了史前动物和古人类的自然遗存及其生命演化的宏伟历程。

中国古动物馆(英文简称PMC)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创建的,中国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的博物馆。中科院古脊椎所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从事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及相关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学术机构。每年在SCI/SSCI、Nature上发表多篇论文,依托古脊椎的专家资源,中国古动物馆每年都申请到北京市科委社会征集项目、中科院科普项目。今年申请到北科委两个VR项目《飞向蓝天的恐龙》《四亿年前的鱼》,中科院《场馆导览移动示范应用》项目。

14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共有化石藏品余件,其中植物标本件,无脊椎动物标本件,脊椎动物标本件,基本涵盖了各大植物和动物化石门类,另有相当数量的典藏级别的标本

馆藏中包括了蜚声中外的中华龙鸟、山东龙、贵州龙、孔子鸟、含胚胎的恐龙蛋窝、海百合等珍贵化石,位列首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的有葛氏辽蟾(模式标本)、新铺中国豆齿龙、巨型山东龙(模式标本)、巨型禄丰龙、中国安琪龙(模式标本)、原始中华龙鸟(模式标本)、东方神州龙(模式标本)、圣贤孔子鸟、横道子长城鸟(模式标本)、金氏热河兽、细近无角犀、柯氏柄杯鹿等约件藏品,位列二级重点古生物化石的包括六道湾乌鲁木齐鲵、奇异热河螈、胡氏贵州龙(模式标本)、凌源潜龙、陆家屯鹦鹉嘴龙、赫氏水龙兽、杨氏水龙兽、新疆二齿兽、武乡山西兽、皮氏中国肯氏兽、神木副肯氏兽、云南卞氏兽等约件藏品,位列三级重点古生物化石的包括师氏中华弓鳍鱼、刘氏原白鲟、满洲满洲龟、茂名无盾龟、长趾大凌河蜥、细小矢部龙等约20件藏品。

中国地质博物馆目前拥有古生物及其相关专业的科研和技术人员40余人,自年建馆以来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成果,如胡氏贵州龙的发现,巨型山东龙的发掘和组装,中华龙鸟的发现、命名和研究。近年来,在古植物学和古鱼类的研究中不断涌现新的成果。

15北京自然博物馆

(主要展出、收藏的化石种类,模式标本的数量)

北京自然博物馆现有31万藏品,主要收藏有古爬行、古哺乳动物、古鱼类、古植物、古无脊椎动物五大类化石藏品,馆藏模式标本共计件。主要的模式标本:中华侏罗兽Juramaiasinensis、欧亚皱纹齿兽Rugosodoneurasiaticus、攀援灵巧柱齿兽Agilodocodonscansorius、短趾挖掘柱齿兽Docofossorbrachydactylus、双钵翔齿兽、似叉骨祖翼兽Maiopatagiumfurculiferum、宋氏仙兽XianshouSongae、三塔中国鸟Sinornissantensis、建设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constructus、琪氏联合古蝉Synapocossussciacchitanoae、裴氏句容鱼Peiajurongensis、中国卵叶YuaniaChinensis

(古生物专业人员数量,参与的项目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自0以来,馆内10余名古生物专业人员,他们均拥有博士学历,各自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向,先后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优秀人才、创新团队、青年骨干等项目。先后有11篇科研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Nature”、“Science”上发表,特别是在非鸟兽脚类恐龙羽毛颜色的复原,以及早期哺乳动物的起源和演化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此外,“燕辽-热河生物群重要脊椎动物宏演化与生态多样性研究”和“鄂尔多斯盆地恐龙足迹和鸟类足迹研究及其古环境和古地理意义”分别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等奖。

16巴彦淖尔地质博物馆

(主要展出、收藏的化石种类,模式标本的数量)

白垩纪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哺乳动物化石、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鳄类化石、植物化石等;收藏化石种类实体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模式标本的数量15个。

(古生物专业人员数量,参与的项目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一、古生物专业人员数量4人,参与项目有:“大型非鸭嘴龙型直拇指禽龙类”研究;“侏罗纪恐龙足迹研究”;IVPPV未命名的阿尔瓦兹龙。

二、模式标本:

1.单指临河爪龙LinhenykusmonodactylXuetal,

2.IVPPV未命名的窃蛋龙类

3.细爪弯刀龙MachairasaurusleptonychusLongrichetal,

4.戈壁乌拉特龙WulatelonggobiensisXuetal,

5.奥氏伶盗龙VelociraptorosmolskaeGodefroitetal,8

6.精美临河盗龙LinheraptorexquisitusXuetal,

7.柯氏菲力普龙PhilovenatorcurrieXuetal,

8.谭氏临河猎龙LinhevenatortaniXuetal,

9.安氏原角龙ProtoceratopsandrewsGrangeretGregory,

10.巨鼻原角龙ProtoceratopshellenikorhinusLambertetal,1

11.达德森巨嘴龙MagnirostrisdodsoniYouetDong,

12.谷氏绘龙PinacosaurusgrangeriGilmore,

13.魔头绘龙PinacosaurusmephistocephalusGodefroitetal,

14.IVPPV未命名的驰龙

15.大型非鸭嘴龙型直拇指禽龙

(与化石有关的科普活动、出版的古生物类科普书籍及文创产品)

1.开展了以“学龄前第一课”“地质知识走进校园”“走进巴彦淖尔”“认识巴彦淖尔”“爱护资源保护地质遗迹”“野外科普拓展训练”等为主题的科普教育活动。参加人数达到20人。

2..为了打造科普教育品牌,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及游客走进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举办“小讲解员培训班”“科普培训班”“导游员培训班”“科普讲座”等科普受众2多人次,专、兼职科普人才多人。

3.举办《巴彦淖尔地质遗迹摄影大赛》参赛作品多幅,参赛人员70多人。共评出26幅有代表性地质遗迹摄影作品。

4.年8月第十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曁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5.年8月在巴彦淖尔市举办“草原丝绸之路—国家古生物化石高层论坛”及巴彦淖尔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巴音满达呼嘎查保护站揭牌。

科学研究作为普及地质科学知识的支撑,近3年巴彦淖尔地质博物馆开展7项科学研究项目,投入资金多万元。《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研究》《古生物地质环境研究》《地质公园综合生态与演化研究》《中国“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化石图鉴》三集纪录片《大漠疑案》《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恐龙足迹研究》地质学报《原始直拇指龙类恐龙现身内蒙古》等。

17大连星海自然博物馆

(主要展出、收藏的化石种类,模式标本的数量)

博物馆主要展出:恐龙化石、翼龙化石、鸟类化石、以及恐龙时期其他伴生爬行动物化石、节肢动物化石等

共计块,其中模式标本6块.

(古生物专业人员数量,参与的项目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1.年6月馆长滕芳芳与季强研究员、王旭日、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研究发现模式标本林氏星海鸟,这是世界首次发现的鸟类新种,文章发表于《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

《林氏星海鸟》世界首次发现鸟类新种,它的发现对于反鸟类和今鸟类的谱系演化关系研究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2.《镇远翼龙》—该化石的发现揭秘了困扰人们已久的正元翼龙尾椎节数之谜,完善了古生物界关于早期翼龙化石标本的描述。

3.年4月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季强博士联合研究发现模式标本国章燕鸟《中国辽宁义县早白垩世燕鸟—新种》国章燕鸟的发现不仅为研究燕鸟的生活习性和发育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而区为研究鸟类反吐现象的出现提供了线索。马氏燕鸟材料虽然较多,但此前均发现于儿佛堂组,而国章燕乌发现于时代较早的义县组,说明燕鸟在义县组就已存在,从而扩大了该属的时代分布。

4.《奇异辽宁龙》该化石的发现证实了辽宁龙为水生肉食性动物,是改变教科书的新发现

5.年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吕君昌博士联合研究发现模式标本返祖华夏翼龙,这是世界首次发现的翼龙新种文章发表于《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

《中国没有牙齿的翼龙化石》根据发现于辽西朝阳九佛堂组的另一个体较小的古神翼龙类骨架,建立华夏翼龙属一新种:返祖华夏翼龙(新种)。虽然它个体较小,但是它具有华夏翼龙所具有的头骨脊,然而它的第2和第3翼指骨的后面具有在原始喙嘴龙类翼龙所有沟状结构,以区别于其它的华夏翼龙类。返祖华夏翼龙中的翼指骨中沟状结构的出现,应为返祖现象的体现。而这一现象,在翼手龙类中为首次报道。

6.年与SVP(北美古脊椎动物研究协会)TheUniversityofEdinburgh(爱丁堡大学)ComeniusUniversity(斯洛伐克大学)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研究发现恐龙新种嘉年华龙、这次研究我们将世界首次利用全球最顶尖的专家和最先进的设备揭恐龙真实的颜色、大小、以及年龄

《嘉年华龙》此次发现的新伤齿龙物种佐证了动力飞行起源中的“四翼阶段”假说,也为现代鸟类起源中的演化规律提供了新观点。尽管我们现在还无法回答飞鸟类恐龙向现代鸟类演化过程中的所有难题,但毫无疑问,这是生物演化史上一次伟大的尝试,也是一条连接现代和远古年代的线索。

18.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我馆现有馆藏标本5万余件,已基本涵盖各地质时期各大门类化石,从原始低等的原生动物到高等哺乳动物以及植物等,包括多孔动物门海绵纲,腔肠动物门珊瑚纲,节肢动物门的三叶虫纲,昆虫纲,软体动物门的双壳纲、头足纲(鹦鹉螺、菊石),腕足动物门、棘皮动物门海百合纲,半索动物门的笔石纲,脊椎动物亚门的鱼形动物、两栖纲、爬行纲(鳄类、幻龙类、龟鳖类、鱼龙、恐龙)、鸟纲、哺乳纲及植物,藻类,遗迹化石等27个门类。这些化石产地主要分布在安徽、云南、广西、贵州、辽宁、广东、山东、甘肃、江西、河南、内蒙古、湖南等12省,主要涉及的古生物群(由老到新)有安徽新元古代淮南生物群、埃迪卡拉纪蓝田生物群;云南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广西泥盆纪腕足动物与珊瑚化石群、安徽早三叠世巢湖鱼龙动物群、贵州中-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群、辽西中生代的热河生物群、广州古近纪的茂名爬行动物群、山东中-新生代的山旺生物群,以及甘肃早更新世的临夏哺乳类动物群等国内著名古生物群均有系列收藏。

安徽特色化石群标本主要包括“淮南生物群”、“蓝田生物群”、“巢湖龙动物群”、“皖南恐龙动物群”、“潜山哺乳动物群”等。其中巢湖龙动物群和皖南恐龙动物群化石是我馆特有收藏,对这两个生物群的研究,我馆已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依照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国家古生物化石分级标准(试行)》和《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首批)》等文件要求,我馆有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件,包括模式标本12件,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99件,二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件,三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件,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件。

目前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具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人,其中古生物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6人。

我馆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共16项,其中纵向项目13项,横向项目3项,出版专著一本,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37篇。

19朝阳济赞堂古生物化石馆

展出、收藏的化石种类主要以四足类脊椎动物化石、鱼形类脊椎动物化石、木化石为主,模式标本有李氏朝阳兽、朝阳传奇甲龙、李氏中国苏铁、辽宁李氏木、神兽、仙兽。

古生物专业人员8人。

通过对华夏鸟、朝阳鸟、孔子鸟和始反鸟等早期鸟类的研究、建立了以华夏鸟和孔子鸟为代表的两大古鸟类群。对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是古生物学乃至整个地质学和生物学界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填补了距今1.5亿年至0年间鸟类演化的许多空白,研究不仅使得鸟类的早期演化研究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为研究早期鸟类的辐射和分异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还带动了整个辽西热河生物群的研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引用,被称为“20世纪古生物界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是古鸟类学史上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对模式标本李氏朝阳兽的研究,显示出明显的镶嵌演化现象,此标本研究论文已在《科学通报》发表

对模式标本神兽、仙兽的研究确定了哺乳动物起源至少2.08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开展的科普活动:“如何复活一只恐龙”科普展,“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达尔文课堂”研学科普活动。

出版的书籍:《化石王国的明珠》、《远古石韵》、《朝阳木化石收藏与鉴赏》、《木化石报合订本》、《神奇的进化之旅》

研发的文创产品:创梦化石谷系列、恐龙徽章系列。

20山西地质博物馆

山西地质博物源于年成立的山西省地质厅地质博物馆,年更名为山西地质矿产局地质矿产陈列馆,年更名为山西省地质矿产科学技术馆,年4月更名为山西地质博物馆,年5月1日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

山西地质博物馆的建筑外型采用“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建筑下方犹如自然巨石砌成的“百宝盒”,外披网格状“珠帘”,象征空间的“四面八方,地大物博”,上部展厅呈扁圆形,形似“玉璧”横空,象征时间的“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天圆地方”在建筑理念上象征时间和空间,在建筑设计上更有“珠联璧合”的美好寓意。

我馆现有古生物学相关科研人员15人,近年来开展了一批重要的古生物调查、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古生物成果。这些成果都已经成为重要的馆藏,如晚二叠锯齿龙类动物化石、闻名中外的肯氏兽动物群化石、左云—天镇白垩纪恐龙动物群化石、保德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等。其中发掘于吉县的山西山西鳄化石标本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山西山西鳄标本,它不仅扩大了山西山西鳄的地理分布,而且修正了其鉴定特征,证实了西山西鳄的头骨具有两个眶前孔,并且确定西山西鳄脊椎间具有间椎体;发现于左云并新命名的云冈龙填补了基干类的鸭嘴龙超科进化的一个空白,清晰的表明晚白垩纪早期进化为鸭嘴龙科的过程中头后部骨骼经历了阶段式的进化。20余篇相关科研成果已用中、英文发表在国内外各类地质学或古生物学期刊上。

此外,我馆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向科普知识的转化,充分发挥地学科普的职能。依托馆藏各类古生物化石标本,我馆开展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地学科普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开放性质的科普讲堂,如“恐龙趣事”“精美的石头会说话”等主题讲座,又有趣味性强的互动活动,如“探秘三叠纪”“恐龙猎人训练营”等活动,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入馆参与,激发了小朋友和家长们对古生物的浓厚兴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教育效果。与此同时,我馆与太原市的各高校、中小学、社会培训机构积极合作,走进校园开展科普知识讲座,让广大青少年享受精彩的地学知识盛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