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各位大宝宝们好,我是藤校妈。
藤妈经过两天打疫苗后抗体反应,免疫系统大练兵后,今天终于%重回人间了
昨天从早餐到晚餐再到点心,都是老母亲我抱着逐渐康复的病体大展厨艺,就让我秀一下吧
早餐▽(面包不是我做的)
午餐▽(特别强调一下,那盘是粉蒸肉,竟然被朋友误认为糖醋排骨,真是太瞎了!)
晚餐(馅儿是芹菜牛肉)▽
晚餐后点心(等不及放凉就脱模的松子戚风蛋糕,茶是柠檬南非博士茶)▽
做饭烘培真的挺疗愈的,不只对心灵,对身体也是呢!
Anyway,经过这次,果断预约了第二剂注射日期依然是周五,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废宅在床上休养度过免疫系统的练兵期
好啦,今天呢,想来跟大家聊一个教养话题,"我们是在教导孩子?还是惩罚孩子?"
我先坦诚,这其实是老母亲我这两天的亲身领悟,毕竟人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脾气也就跟着差了些,孩子一熊,老母亲就爆了,
在孩子犯错惹怒家长时,我们最直接的应对方法,常常仅仅只是惩罚,而没有教导,
可是这样,下次一样的状况时,孩子非常可能还是会继续犯一样的错误,因为没有人好好教他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或是说当下大人教他的方式是他听不进去的,
所以,到底家长该怎么拿捏教导跟惩罚的程度跟界限?今天,想跟大家来好好聊一聊...
正文开始前,容我再闲聊一句,关于南非上周的政争跟暴动,目前一切都恢复正常了,受创区已经在军警镇暴跟清洁人员努力下恢复正常▽
藤妈家居住跟生活圈范围并没有受到影响,所以日常一切照旧,谢谢大家对藤妈的关心
旅居南非多年,对于这第二个家,给予最深的祝福
好啦,那我们就开始说说,到底我们是在教孩子,还是只是在罚孩子?
什么是惩罚?
大人在惩罚孩子时,基本上释出的信息是这样的:"如果你不照我说的做,你就会遭受到很惨痛的对待",
这很惨痛的对待包括,被剥夺游戏的时间,限制行动自由(在家不准出门),或是更直接的被罚站、被骂,甚至挨打。
其实,绝大多数的家长谁不希望天天跟孩子如糖似蜜,爱都来不及了,要不是孩子太熊,哪个家长想当黑脸揍人?
可是当孩子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或是踩到底线时,藤妈我自己也常是一秒暴怒,只是犯错的孩子面对暴怒的父母,其实是一个不会有出路的死结。
当盛怒中的父母下达惩罚时,孩子只会有两种反应,
一种,根本不买账,比你更愤怒,然后大吵大闹反抗;另一种,口服心不服,慢慢就学会阴奉阳违,在你面前一套,在背后又一套。
惩罚的原意是希望孩子记取教训,以后不再犯,
可惜,通常惩罚并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只能撕裂亲子关系,造成孩子跟家长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关系越来越差。
现在我们自己来想想,一个喜欢的长辈好好地说,他觉得我们有哪个地方可以改变得更好,跟一个关系不好的长辈板着个脸,说不喜欢我们哪些做法,
哪一个,我们听得进去?哪一个,我们会嗤之以鼻,甚至故意对着干?
良好、紧密而信赖的亲子关系是亲子沟通,亲子教养的第一步,别让惩罚压垮了我们跟孩子的亲密信任关系。
什么是让孩子"体验后果"
譬如说孩子把心爱的玩具带出门,结果搞丢了,那这个玩具就永远消失在孩子的世界里;
譬如说早上到点叫了孩子几次都无动于衷不起床就是不起床,那就让他直接迟到几次,直接面对老师;
又譬如说没有自己好好写作业,去学校就要面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后果;
类似这类没有做好一件事情,就自然会发生的后果,我认为只要不是性命攸关,就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做错事情的自然后果。
还有一种"家长介入逻辑性"的后果,
假如平常我们已经跟孩子沟通好,今天出门呢,只能看,不能买玩具,要等月底或什么时候才能买,孩子出门了,直接忘记,满场耍泼,
那么,直接带离现场,而且取消下次出门逛街的机会;
又或者是跟孩子说好,今天去同学或朋友家玩,几点我们就该回家了,如果孩子时间到了不肯走,那下次的playdate就取消;
又或是孩子没有帮忙餐后收拾,那就取消之后的餐后休闲电视时间;
这类型逻辑性后果,是家长跟孩子先前达成的协议,如果孩子前面的事情违约了,就有后续连带"相关"的后果。
注意,这边的重点是相关,所谓有因就有果,孩子在卖场撒泼,你带回家修理一顿,这种"相关"性是薄弱的,
但是因为在外面表现不佳,所以剥夺一次下次出门的机会,这种"相关"性是孩子比较容易理解跟接受的。
坚持让孩子承担包括自然跟逻辑性的后果,是家长必须坚持,而且必须家里所有人同调,让孩子没有漏洞可钻。
惩罚跟承担后果的差别在哪里?
孩子在外面撒泼,"抓回家修理一顿"跟"取消下次上商场的机会"有什么差别?
天差地远!
孩子其实比我们想得更有逻辑,如果在外面撒泼,或是犯了什么错,家长的反应都是抓起来打一顿,孩子会产生一个逻辑:
"别人做错了,或是别人做的事情我不喜欢,不满意,我就打他"
相同的,如果孩子犯错,我们就大声斥责,孩子也就依样画葫芦,在不如意或生气时,会用大吼、尖叫、吵闹的方式来宣泄,而不是用语言来表达。
相反的,找出合理的逻辑性后果,让孩子体验这件事情没有做好,或是做错,会有什么后果要承担,
除了能教会孩子学习社会的实际运作游戏规则,考前书没念好,就会考不好,工作没做好,就可能随时下岗...
也能训练孩子的逻辑分析能力,知道没有做好这件事,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还能藉由让孩子经历自身行为/选择导致的后果,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孩子犯错时,大人该怎么做?
先离开现场,冷静下来,别让自己的情绪随着孩子起舞
藤妈老实说,这可能是最难做到的,
当熊孩子犯了错,家长有超过一万个理由暴怒,不管是因为失望,难过,害怕,甚至是丢脸,震惊,不理解,恨铁不成钢...
BUT,大人的这些情绪,对孩子犯的错不只于事无补,也无益于帮助孩子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盛怒下处置孩子只能让孩子惧怕,同时让孩子学会用愤怒的方式对待他人。
最好的办法就是暂时离开,把孩子跟自己同时带离现场,并且把自己跟孩子分开,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再来面对孩子,永远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来处理孩子的问题。
冷静后,动之以情,跟孩子讨论这个错误,会导致什么后果
这边藤妈跟大家分享一个经验,"直接跟孩子坦诚身为大人,我们自己能力的不足"
"麻麻承认,我没有办法控制你的行为,你坚持要这样做,我没有办法改变你,所以我想让你知道,当你决定还是要这样做时,后续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
先承认自己没办法控制孩子,再说明孩子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可怕、他自己也不想见,或是不可挽救的后果。
藤妈我发现尤其是特别倔强,特别有主见的孩子,面对"示弱的家长"时,孩子剑拔驽张的态度顿时就消了大半,这情况有点像出尽全力结果打在棉花上。
而且这个时候,孩子反而会静下来,聆听你说的内容,认真思考你告诉他,这个错误可能导致怎样严重的后果。
用"以柔制刚"来对付孩子可能听起来很荒谬,但是如果你家也有一只特别犟,个性特别拗的神兽,试试这个方法,效果很可能好得超乎你想象。
有时候甚至你会发现,当突然不管了,孩子反而为了表现,为了证明自己,结果做得更好。
事实上,小晞一早起来就自己先练琴,也经历过我每天催她练琴,最后放弃,告诉她就这样吧,如果不想练了,我们就把小提琴给停了,
免得老师觉得总是说没有进步,妈妈的心血跟学费也石沉大海,
然后处于我明显表态准备放弃时,她突然自己紧张了,反而努力表现出主动学习,积极进取乖孩子的样子
△魏璎珞虏获乾隆的办法,在教养育儿上也一样有用,你的在意跟坚持不一定非让孩子知道
坚持管教原则,花时间陪孩子情境练习
最有效的教养原则绝对是"温柔而坚持",
如果孩子犯的错误,导致的逻辑性后果是下次去商场的时候,孩子不能去,就算下次去商场是在一个谁都想出门的周末,
家里就是得留个人,陪孩子在家,不能出门,底线原则不能破,否则教养永远不会成功。
在孩子跟大人都冷静下来后,除了花时间跟孩子好好讨论犯的这个错误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以外,还要讨论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次犯错的情境,
下次遇到一样的状况时,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犯一样的错误。
光只是嘴上讨论,说说是远远不够的,大人要花时间创造情境,跟孩子练习正确的做法/选择。
告诉孩子犯错会导致什么样不好的后果,就像打预防针,实际跟孩子做情境练习就像身体的免疫系统再练兵,下次遇到一样的状况,孩子才能很快地做出正确反应/选择。
跟孩子沟通时,多使用"我们",少用"你",尽量避免"又"或其他指责用词
"你跟我是同一国的人"是让孩子愿意张开耳朵听你说话的第一步,
所以在讨论沟通时,多使用"我们",少用"你",可以让孩子觉得你理解他,跟他是同一国的人。
同样的,当我们使用责备的语气,再加上长辈的威权时,很自然会把孩子推向跟我们对抗的位置,
当孩子不觉得你跟他是同一国的人,觉得你不理解他时,大人再怎么费唇舌,我们说的话还是进不去孩子的脑袋里。
如果这些都没用,该怎么办?
老实说,不管我们怎么努力,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孩子继续冥顽不灵,怎么教也教不会,怎么罚也罚不怕。
这时候又该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静观其变,等待,前提是不至于发生性命攸关的后果。
在这段孩子油盐不进的时间内,他可能会遭受到自己种种不负责任带来的残酷后果跟打击,但是最终,孩子到底愿不愿意做出改变,其实取决还是在孩子自己。
可能很多家长很难接受这种说法,但是,当父母的只能通过不断地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甚至在事情还不太糟的时候,强化后果的严重性,
让孩子提早接受比较严重的后果打击,让孩子体验到巨大的代价,可能会是一种透过痛苦的经验学会成长。
记得,这跟你透过严重的惩罚造成孩子痛苦的经验是不同的,严重的惩罚只会让孩子学会"规避惩罚",那方法可就多了,撒谎、欺骗,甚至直接逃家;
可是承担犯错导致的严重后果,却只有不再犯错,才能扭转后果。
孩子教养没有正确解答,而且非常的因人而异,依状况也不同,
身为家长的我们只有藉由不断地尝试,第一次没用,我们加大力度再试第二次,第三次,
到了第四次,就得换个方法,继续跟孩子斗智。
温柔而坚持,态度温和冷静,原则不变,方法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