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上非洲之王传音这三年

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出海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作为国内手机品牌成功出海的典型,传音控股(以下简称“传音”)主攻海外市场,在非洲、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智能机市场的占有率均排名第一。

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自年后就一路下滑,国内手机的渗透率已经超过90%,趋近饱和。而非洲庞大的人口数量,空缺的市场份额,让传音拥有巨大的潜力。

手机行业整体销量已见顶,传音称雄非洲的背后有哪些秘诀和经验,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和波折?未来手机行业发展又将何去何从?

芯流智库的主编杨健楷,邀请了国海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葛星甫,请他来为我们剖析传音的称雄非洲之路。

杨健楷,芯流智库主编。

葛星甫,国海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

1.传音的产品业务

2.以经销策略筑核心壁垒

.非洲市场的竞争与挑战

4.芯片供应链的扰动

5.转型看点:非手机业务

6.展望:第三世界国家是增长所在

传音的产品业务

芯流智库:传音刚上市的时候,做的主要是功能机和中低端的智能机。疫情以后,传音的产品业务有没有什么变化?

葛星甫:这个问题要从两个维度来回答:第一个是手机业务,第二个是整体的业务。

从第一个维度看,手机业务没有什么变化。产品开发要符合当地的需求特点。传音并没有偏移自己的战略,而是通过对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的理解,聚焦非洲市场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和深耕。

现有主营业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结构的升级,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非洲、东南亚市场的智能手机需求增长,带来产品矩阵里中高端手机的占比提升。

第二,自身战略的调整。如果我们去看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话,全球基本上有14亿部左右的手机,除去苹果,大概有12亿部,这12亿部里元以下的大概占4亿部。所以从市场来讲,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开发。

疫情这几年来传音的变化,就是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上市之初,传音聚焦于非洲市场;20年到现在,东南亚市场出货量占比和金额占比有显著的提升;未来在东欧、中东、南亚、拉丁美洲,传音还有很多地区可以开发。从竞争格局来看,各个领域的份额均在持续提升。

从第二个维度看,新产品、新业务进展飞快。

非洲市场有14亿人口,平均年龄19岁,人口基数很大。当地的发展类似于我们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有很多需求还未释放,市场在逐渐实现需求升级。

回顾中国地区的需求特点,我们的发展历程是从最开始的台式电脑,到笔记本电脑,再到智能手机。但是在非洲,市场跳过了PC时代,直接从功能机转到了智能手机时代。

所以这几年,传音一方面深耕手机业务,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当地其他品类的需求,如电视机、TWS耳机、小家电等业务都有产品的布局。

传音胜在有渠道,懂市场。非洲人吃饭喜欢把菜夹在小饼(当地称之为“fufu”)里,那个面团就是他们的主食,这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针对此,传音结合当地特色,开发了FUFU机,可以理解成非洲人民的电饭煲,销量很好。

以上是硬件业务,软件业务其实也一样。传音各种各样的应用,都是在深度挖掘市场过程中发现的需求痛点,随之反映到自身的业务战略上。

总结业务的变化,第一个是传统手机业务里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占比提升,原因在于行业以及公司自身的变化。第二个是新的业务扩品类,包括小家电以及互联网业务,都处在高速增长阶段。

以经销策略筑核心壁垒

芯流智库:非洲不是均质化、统一化的市场,它有很多国家,分为北非,撒哈拉以南,南非。那么传音是如何铺经销网络的?渠道是否可以视为其核心竞争力?

葛星甫:从两个方便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市场具备什么样的特点?竞争力该怎么理解?

首先,关于市场。非洲市场有14亿人口,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以及消费者特点来看,可以把非洲市场分成北非、中非和南非三个维度。按GDP排序,南非大于北非大于中非。

这意味着一个客观事实——不存在一家通吃的情况。

每一种品牌基于自身战略的不同,有自己的基本盘。如苹果在南非市场做得特别好,因为南非市场人均GDP相对偏高。

在ToB市场中,运营商则会更愿意推大品牌的手机,如苹果,三星等。

传音的基本盘是在中非地区,如尼日利亚就是其手机出货量占比特别大的地区,有着2亿人口。

其次是竞争力问题。传音本质是一个“渠道+产品”型企业,最核心的产品属性是消费。消费属性比拼的一个是渠道,一个是对于客户需求的契合程度。这一点体现在其自身的产品力和渠道力上,是其核心壁垒。

16-17年,非洲市场智能手机开始起量,传音三大品牌的市占率有了显著提升,从年的约20%,到了年的45%。这就是他基于渠道深耕和持续打磨产品带来的竞争壁垒。当市场需求端开始起量的时候,传音会显著受益。

芯流智库:传音去铺经销网络时,怎么一个个攻下手机线下店,怎么把渠道做起来的?

葛星甫:这要伴随公司自身的品牌结构与产品升级进度去看。最开始的时候,是创始团队带着核心的高管们去当地逐一开发。

传音的经商体系分成国代和小代理商两个层级。国代就是影响力比较大的个人或团体。他们首先去攻克了几个重点地区的大国代,拿到了大地区的资源整合能力,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就是打好底层架构。对于底层的执行单位,经销商画像是一些夫妻店,以及当地人流密集地区的门店,这就要靠传音优秀的销售团队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随着公司品牌形象的升级,传音的品牌形象店、广告投放等资源也在不断加强。

这就是整个的销售体系。

芯流智库:传音对于经销商的政策是什么?货款怎么打?利润怎么分?

葛星甫:经销商体系分为拿返点和渠道加价率两种方式。因为传音是先做进去的,有很强优势,因此经销商做他的生意库存周转率是最快的。周转率越快,年度的收益就越大。品牌力加市占率优势使得经销商做传音的生意是赚钱的,这就是他的核心壁垒。

这就延伸出了一个问题,现在有没有其他的友商能做呢?

这一方面是要看经销商的稳定性、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会不会发生变化,就像当年从线下转到线上,对手机销售体系产生了很大的颠覆。目前来看,非洲市场目前整体的消费还是以线下为主,至少三年到五年之内不会变化。

另一方面,如果是线下渠道的话,他的友商有没有可能做下来呢?其实很多品牌一直在做线下渠道,但是那么多年过去,传音在非洲大地区的市占率一直稳步提升,并没有出现任何下滑,这就证明了公司渠道的稳定性和市场进入壁垒。

非洲市场的竞争与挑战

芯流智库:中国的手机厂商里,小米的中低端机可能与传音竞争会比较多。我之前好像听到过一个新闻说,疫情刚开始时小米好像撤出非洲了,这是怎么回事?

葛星甫:小米倒也没有撤出非洲,只是在这个市场的份额变化趋势相对缓和,这背后是不同公司运营战略的问题。

大部分国内手机生产模式是国内生产,国外销售。而传音的战略是国内采购零部件,尽量做到本土组装、本土销售。这就是他不一样的地方,相当于既享受了本土国家的需求红利,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应尽的贡献,带动当地就业。

其次,疫情爆发的时候全球供应链紊乱,但是传音是本土化组装,整个供应链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芯流智库:疫情刚开始的时候,病症比较严重,非洲很多国家治理能力和医疗资源比中国匮乏,这有影响非洲的G、4G换机潮和通信基建的铺开吗?

葛星甫:疫情真正在海外爆发是在20年的下半年,随着第一波冲击过去之后,各个地区对待疫情的政策也有分化。

传音在年和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从万部左右增长到万部。来自非洲的出货量从自身绝对值及增速增速来看,还是保持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这也说明了疫情冲击下公司的稳健运营能力。

疫情确实是一个让全球都比较头疼的问题,但是从结果来看,并没有对非洲和东南亚的手机需求造成显著影响。

反而是今年开始,一些更大的国际环境变化,包括海外的局部性冲突、汇率的波动,带来粮食价格上涨和美元加息等问题,对这些需求造成显著影响。

因此,与其担忧疫情的冲击,更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