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纠结打不打新冠病毒疫苗看完就明白了

年12月15日起,我国正式开展重点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年1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多万剂次,证明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资料图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眼下,仍有部分公众因担心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对接种与否犹豫不决。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可能产生哪些不良反应?接种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一下↓↓↓接种疫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哪些?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其他疫苗基本类似。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发热等临床表现。其中,发热是一过性的,发高烧的情况很少,如患低烧短时间可好转。比较严重的异常反应是过敏性休克,但发生率非常低。目前没有发现其他严重的、特别是有生命安全威胁的过敏反应。接种疫苗后出现什么情况需要就医?如出现发热超过38.5℃,或局部红肿严重,超过2.5cm,身体特别不适,疾病状态持续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医生诊断处理。感染过新冠病毒是否还要接种疫苗?对于接种前已知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目前暂不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只要未明确感染新冠病毒或患过新冠肺炎,符合条件者均可接种,无需提前检测是否存在抗体。现有疫苗是否对变异新冠病毒失效?新冠病毒虽然在英国和南非等国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但没有证据表明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新冠疫苗是否需要每年接种,目前仍需继续研究。疫苗接种率达到多少可形成群体免疫?群体免疫与疫苗保护效力、疫苗接种率呈正比。传染病的传染力越强,需要越高的群体免疫。通过新冠病毒传播能力值和相关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形成群体免疫,也就是免疫屏障形成需要的接种率。据专家介绍,形成群体免疫需要有66%的人具有抵抗病毒的能力。但是疫苗的保护率都不是%,现在我国批准的第一个疫苗有约79%的保护率,建立66%的群体免疫屏障,需要接种更多人群。经测算,需要约85%的人群接种疫苗,才能形成群体免疫。此外,新冠病毒疫苗需要打几针?适用于哪些人群?打完后能不能摘口罩?通过一组图,一起了解↓↓↓延伸阅读:北京市新冠疫苗接种人数已突破万为做好我市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体系,按照“市级统筹、区级实施”的工作原则,在疫苗储运、接种操作和不良反应监测中加强科学管理,形成接种工作组织化、流程管理闭环化、接种力量配备单元化,有力保障接种工作顺利运行。全市共运行疫苗接种点个,配备预防接种人员余人,组建市级应急接种队伍66支。截至年1月11日11时全市接种人数突破万。聚焦重点人群,阻断疫情传播链。海关检验检疫、冷链物流、交通运输、养老服务等9类重点人群,是外防输入、保障社会运行和满足人民日常生活服务需求的重要行业和岗位,该行业人员也是新冠病毒暴露风险较高人群。北京市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重点人群范围,采取行业和属地有效衔接的方式摸排接种人群,强化前端人员组织,增加接种点位,延长接种服务时间,增派接种工作人员等系列“组合”拳,有效提升疫苗接种能力和效率。立足科学引导,提高市民知晓率。为做好政策解读和工作引导,就市民关心的重点人群分类原则、疫苗接种安全和接种禁忌等内容,依托专家团队,制定统一的宣传口径,并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健康北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