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感染式群体免疫下,中国的两难处境

全球疫情爆发,如何独善其身?不足以过度乐观,也没必要过于悲观。“动态防疫”取代第一阶段的“静态防疫”,普通民众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首先说明:天气暖和之后,病毒并不会消亡!但是,人群的抵抗力会大大增加!尤其是老年人的抵抗力会大大增加!因此天暖之后,死亡率会降低,病程会向好!因此给人一种“病毒不行了”的错觉!其次,湖北近50天的防护,不是“封城”,而是“封户”。小区封闭,全员监督,用休克疗法阻断病毒传播。代价之大,世所罕见!再次,随着发病人数的减少,国内的药物筛查难度会增大,特效药的前景并不算特别乐观。反过来,欧洲的爆发,倒是给药物筛查提供了更多的条件。最后,即使疫苗以史上最快的速度研发,最早也要6月才能量产,结合国内的产能,年底,最乐观的估计也就只能让一线城市和口岸省市以及武汉的总计接近2亿群众用上疫苗。前提还是疫苗一针/一剂见效。疫苗的免疫周期则又是另一个制约,保守估计可以达到6个月到1年的免疫效果。理解了以上几点,才能在全球大爆发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做出代价最小的决定,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和财富!英国已经宣布选择了“HerdImmunity”,群体性免疫,简单说就是大家都感染了,大家好了就都免疫了。未来很可能出现轻症病人,去照顾重症病人那样。就像历次更为严重的“瘟疫”流行中那样。未知数是这个获得的免疫能力能持续多久。欧洲的疫情“群体感染”看来已经不可避免。意大利德国也实际上相当往“群体免疫”上发展。把病毒“扼杀”掉的目的暂时落空,中国面临着两难境地:未来面对可能出现的疫情,要不要像第一阶段那样“封城”?要不要像西班牙那样“封国”?先说“封国”:御敌于国门之外,当然是最好的,然而问题是:如何封?封到何时?“封到何时”?结合欧洲的气候,意大利南部在4月下旬,北部在5月有望大大降低死亡率。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环地中海国家均有望在4月底5月初,步入低死亡率阶段。欧洲中部,如德国,波兰,英国等,则要等到5月底6月初,北欧由于地广人稀,总体扩散都会缓慢。澳大利亚则,南非等地会有可能走出一条相反的路线。如果将全球的发病最高点假设为年5月,则回归至低发病率有望在8月到9月实现。相应的,如果要“封”,则至少要封到10月。这是乐观的估计。“怎么封”?国际航班停飞:无论是高发国家还是低发国家,民航基本停飞。停飞的关键期至少是3到5月。过了这个阶段,“恐慌性”出逃基本上消化的差不多了,国内的应对也形成成熟的措施。5月之后,可以恢复“个别”航班,以恢复基本的行政需要。普通民航的大量恢复则要等到9月至10月之后。这也是乐观估计。一线城市的国际航班和国内航班采取“物理分隔”的方式,国际航班到达后直接隔离。除了政治,医学以外的国际合作基本停止。针对国外回撤人员和回国人员的航班,集中到指定二/三线城市,下机直接隔离。包括无症状和无感染人员。陆地口岸同样采取严管措施。最大的风险就是“隔离期”14天有可能不够,可能遗漏了长期潜伏期的人员。应对方式应该是集中隔离之后,转为密切观察。长封的代价:机场和航空公司的代价和亏损会继续,国际合作,除了政治和医学以外,基本停滞。进口企业首先受损,出口企业继而受损,出现订单交付大量推迟的情况。原本空运英镑的进口货物,现在的报价已经到了英镑,成本增加太高!对于众多中小企业而言,冬天的日子依旧难过了,春天的日子可能更难过,熬过夏天,好不容易熬到秋天了,搞不好客户就“歿了”。所以得做好过“更苦”的日子的准备。房地产就不说了,谁勇敢谁买吧。比较能挽回损失的,就是大量出口口罩,空运出口。平均一欧元一个口罩,出口十亿只就是十亿欧元。保持一定的外汇收入的同时,也能稍微缓解一下航空公司的压力。“封”在国门之外,成功还好,万一遗漏了怎么办?这才是最吓人的!中国还能不能经受再一次的大面积“封城”?关键是封一次之后,再来一次威胁,还能再封吗?如果不封,前面的付出有很多就会付诸东流,如果封,何时是个头?即使是再度“封”起,也很难按照我们第一阶段“不错过不漏掉”的原则!那么主动的选择“有限群体免疫”呢?操作起来难度很大不说,面临的舆论压力就更大了。像英国那样,主动告诉自己的民众,我们要采取“群体免疫”的方法,舆论反弹会铺天盖地,肯定不行。实际操作的风险也很大。比较可行的是根据不同地区,省市的危险程度,动态防疫。减缓传染的速度。只要保持:医院救治能力感染人数,整体疫情就可控,最终真的有可能把新冠肺驯服成了“流感”。对于普通人来说,年整体要保持谨慎,放低预期,虽然中国有可能成为一段时间世界的“净土”,但是受制于全球化的贸易和商业,也不可能国外市场崩溃,国内欣欣向荣。只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外大量感染的唯一好处,可能就是给药物筛查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希望能够因此筛查出特效药。总之,该收敛的投资就收敛,该准备的物资就准备,想见的朋友就聚会。开心才能增加免疫力,“动态防疫”下,相时而动,保存自己,争取不生病,等到疫苗或者特效药大面积投产推广,大家就都胜利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