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4月28日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例,全球累计死亡病例超20万例。面对海外疫情迅速蔓延、全球医疗物资紧缺之势,中国医药企业在国内抗疫已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情况下,快速行动,加速防疫物资出口,支援全球抗疫。
截至4月8日,已有58个国家(地区)以及4个国际组织与中国企业签署了医疗物资商业采购合同,另有71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正在与中国企业开展商业采购洽谈。根据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3月1日—4月4日,中国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达亿元。
但这期间,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4月24日欧盟“非食品产品快速警示系统”接连“严重”警示4项中国制口罩,强调中国制口罩过滤能力不足,不符合欧盟标准,存在感染风险。其他各国出现的类似事件,除了有些是使用方法不当、用途不符等原因外,也都跟标准有关。
标准“瓶颈”在中国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由来已久。中国科学家呕心沥血发现并提取出了抗击人类三大传染病之一——疟疾的重要化合物:青蒿素,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也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疟疾治疗的最佳疗法。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青蒿素原产国的中国,曾多次尝试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跟其他西方国家合作,将以青蒿素为代表的中国药品出口国际市场,却由于中国药企的生产标准难以符合GMP标准而遭遇阻碍。这导致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研发青蒿素并因此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来自中国,全球约70%的青蒿素类药物原料也均来自中国,但直到年,国内某生产青蒿素类药物的医药集团老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获全球认证并生产的青蒿素类成品药,仅占全球该类药品市场份额的不到1%。
年10月,第二届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在南非开普敦召开。会议通过了《开普敦宣言》,与会各国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化中非卫生领域合作。期间,中国医药与中国经验一起跟随援外医疗队以医疗援助的形式走向国际。年,中国医疗队援助科摩罗抗疟取得了巨大成功,进一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经验及中国医药领域发展的潜力。
这次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为中国医药企业产品出海提供了机遇。中国药企如何借助“以医带药”走出去?如何在双边贸易之外获取医药产品出口的全球“通行证”?在这个进程中,中国医药出口又将面临怎样的考验?
年5月3日周日19:45分
凤凰卫视中文台《龙行天下》
战疫之下之以医带药
编辑:朱雪丹、周红豆、林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