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北游独立评论-点右上角-设为星标
哲学/历史/政治
无思辨,无洞见
01
大英帝国在近代的崛起是个人尽皆知的奇迹。
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到底有多辉煌呢?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大英帝国鼎盛时期的统治面积遍布全球各大洲,面积达到了万平方公里。
这是有多大呢?
比今天的中国、俄罗斯和印度这3个大国加在一起的面积还要大,几乎站到了全球面积的四分之一,而且散布在世界各地,相互之间远隔重洋。
年大英帝国人口达4.5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从英伦三岛蔓延到香港、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新加坡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英帝国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唯一的一个全球大国,是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再来看国力,在巅峰时期,英国的工业产值几乎占到了世界工业总产值的一半,要知道这个成就是仅仅依靠狭窄的英国本土上创造出来的。
今日世界的经济作物版图完全是大英帝国当年一手绘制:斯里兰卡的红茶、埃及的长绒棉、马来西亚的橡胶、西非的可可、南非的烟叶......
如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曾经在年一脸傲慢的宣称: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更为重要的是,支撑今天世界赖以运转的各种现代制度,大部分都是英国人的发明。
如果有人说,近代世界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完全是在英国人的主导之下建立起来的,我们应该承认,他并没有吹牛。
肯定有很多人会好奇:
英国一个区区岛国,在年还被威尼斯大使蔑称到,“在世界各国的眼中,英国只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民族,因而无足轻重”的这么一个国家,为何短短一两百年后,就突然拥有俯视全球的巨大能量呢?
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有足够碾压全球的军事力量,这种力量他们一直就没有过,而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具备跟全球做生意的秩序储备。
一是大社会小政府的民间自治形态;
二是拥有普通法的法律框架。
这两套秩序储备,如同两个秘密武器,让大英帝国在全球的秩序扩展无往而不利。
我下面分别来说明下,在大英帝国的全球疯狂扩展中,为什么这两个秘密武器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02
先来说大英帝国的自治传统。
我们说,人类社会可以分为海洋秩序和大陆秩序两大秩序。
和俄罗斯这样典型的大陆秩序国家严重依赖土地不同的是,海洋秩序遵循的是另一套生存逻辑:商业贸易。
大英帝国这样的海洋秩序国家主要依靠商业和贸易来拓展自己的影响力和统治力。
大陆帝国之所以总会遇到周期性的衰败,是因为维持大陆帝国的运转需要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和军事力量,一旦财政体系陷入大的波动和崩溃,大陆帝国就必然陷入危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以前的大陆帝国的拓展都有极限,就是因为管理成本太高,它们的财政收入根本无法做到长期维系。
而英国这样的海洋帝国是如何运作的呢?
在农牧经济时期,因为岛国狭窄,无需跟大陆帝国一样,维持一支强大的陆军来抵御外敌。所以整体的政治秩序处于国王与地方贵族共治的结构之中,大多数公共议题,都是由民间发起,通过议会决策,中央无法建立起集权,社会自治组织无论从组织能力和财政能力都异常强大。
所以,在近代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后,这些强大的社会力量迅速开始开拓海外市场。也就是说,英国在近代的海外扩张,并非政府行为,这些巨大的投入和成本并不需要政府来负担,而基本是依靠民间力量在进行。
比如大英帝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开发,英国政府没有投入过一分钱。
政府唯一要做的,就是负责给那些渴望在新大陆“淘金”的英国商人和探险家颁发“皇家特许状”,授权他们拥有在北美特定区域进行殖民开发的权利。而这些私人集资的公司完全风险自担,自负盈亏,而政府要保证的是什么呢?确保这些公司在这些区域的垄断开发权,只允许你们做,其他人不能做。
有了这些特许状,这些商人和探险家的积极性就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一方面这是摆在他们面前改变命运和整个人生轨迹的机会,而且一旦成功,自己所得是被大英帝国保护的。这仿佛吃下了定心丸,让北美的英殖民地人民完全把北美大陆当成了自己的家园在开拓和经营。
而我们看看曾经在北美大陆出现的其他殖民者,西班牙人只知道抢劫金银财宝运回国内挥霍,法国人只想着做皮毛生意的中间商,赚一把就走......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殖民者把北美当成自己真正的家,都只看做可以盘剥一把或投机一回的肥肉。
难道这说明英国人天生就比法国人、西班牙人高贵?天生具备长期规划的禀赋?
当然不是。
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英国人长期处于大社会小政府的社会形态,英国人的审慎品质和自治模式早已成为英国人做事的习惯和传统,自然而然的运用在了对北美殖民地的开发之中。并且因为北美大陆初期的蛮荒和独立隔绝,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形成共同体来自己解决,让这种来自宗主国的自治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这也是之后美国人骨子里强大的的自治精神和社群力量的源泉所在。
当然,这是题外话,说回大英帝国。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英国近代的殖民地大多也沿用自治的模式,能不占领就尽量不占领,只控制一些港口城市或海上交通据点,比如香港、新加坡、好望角、直布罗陀等等,为什么?保证贸易啊!
能扶持当地人统治就绝不派官员过去,为什么?省钱啊!
海洋逻辑和大陆逻辑非常不一样的就在于他们的目的完全不同:
海洋秩序的关键词是贸易,而大陆秩序的关键词是土地。
不管你是什么天花乱坠的政治理论,你会发现决定性因素最后都会归到人性的两大诉求上:
生存和自由。
大陆的生存模式依赖土地,所以对土地极为看重,海洋的生存模式是贸易,所以对开放极为看重。
国际政治的冲突大多由此衍生。
如果你对此没有深度的洞见,那你只配拥有庸俗的世界观和对历史毫无解释力的沮丧感。
03
除了大社会小政府的自治传统,英国人还有一套很能打的秩序武器——普通法。
对通行于世的两套法律体系——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可以用两个非常简明精准的词来加以区分。
普通法是“发现”出来的,而大陆法是“发明”出来的。
因为中国沿用的是大陆法系,同时对“制定法律,规范臣民”的法家传统耳熟能详,所以对英美普通法的思路非常陌生,中国人大多都不太明白,法律明明是被人“发明”、“制定”出来的,如何能是被“发现”出来的呢?
这就要回到西方历史中去找答案了。
我之前在论述中世纪日耳曼蛮族的传统时说过,中世纪众多封建王国的权力结构,是合伙人关系,以契约为基础。原因就在于,中世纪犬牙交错的权力格局,没有任何一个势力能够占到压倒性的优势。
封建割据,王权和教权长期博弈的结果,就是博弈各方都深知大家如果不遵守契约,游戏就玩不下去,国王的实力有时候还不如大贵族,所以久而久之自觉形成了“王在法下”的潜规则,这不是国王愿意服从法律,而是力不从心的无奈。
而普通法就是在这些契约的基础上,不断演化出来的法律体系,由一个个的案例所组成。
所谓“发现”,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这些案例和法律表达不是某个人、某几个人预先白纸黑字写下来的,而是由一份份互动博弈后的契约,在历史长河中慢慢抽象出来的。
反观大陆法的出现,就是伴随着欧陆国王的日益强大,用罗马法的方式以立法的名义,实际上传达的就是国王的意志,因为这个时候的欧陆国王已经拥有强大的陆军来压制不服的贵族,形成君主专制。
而英国恰好因为岛国的地理条件,并没有形成强大的王权,还是延续了日耳曼大社会小政府的传统,很好的保存了普通法系。
那么,为什么说普通法就有利于英国的海外扩张呢?
这恰恰是因为普通法是“发现”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互动博弈的产物,天然带有普适性和扩张性,它最擅长的就是在大不相同的文化习俗之上寻找共通规则了。
英国商人走到哪儿,英国法律就会被带到哪儿,而且他们并不要求对方国家接受英国法律,而是保留各自的法律,去找到超越于各自法律之上的、更有普遍性的一些规则,让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则。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大陆法就好比强买强卖,我说多少就是多少,而普通法就是自由交易,允许讨价还价。
那你说,谁会更受欢迎?谁更具备普适性和实操性呢?
当然是普通法了。
于是,英国各种民间组织和商人就靠着这两套秩序武器,把英国的政治秩序和经贸秩序迅速扩展到了全世界,误打误撞的形成了一个遍及全球的庞大帝国。
要知道,英国政府自身可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它可没有那么大的本钱,这完全是依靠英国商人的冒险和投资行为,自发形成的。
然而,正是因为扩张发自民间,也让这个扩张成本最低,效率却最高。
04
我们现在知道,大英帝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两三百年就从偏居一隅的欧洲岛国,迅速拓展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的全球大国,原因就在于自治传统和普通法系,这两个秘密武器。
而大英帝国的迅速崛起和大英帝国的全球扩张,又相辅相成。
通常的看法是,大英帝国的崛起是因为工业革命。
而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而并非其他底子比它厚得多的欧洲强国?而英国又是如何把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能量迅速转化为全球性的秩序扩张,从而又反过来促进本土的工业革命,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讲个小故事。
推动英国工业革命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各种技术发明,比如飞梭、水利纺纱机、蒸汽机等等,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工厂制度第一次在英国出现。
工厂制度的首创者就是水利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他原本是个理发师,后来又做过假发生意,然而,就是这个原本对于纺织和机械都一窍不通,对于这个行业的所有知识都是从闲谈中获得的门外汉,就凭着认为发明机械能赚钱,就开始钻研纺纱机,居然还成功了。
年,他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还在次年获得了为期14年的专利。
于是,他梦想依靠这个发明赚大钱,并在年,办起了世界上第一家棉纺厂。这个工厂制度抛弃了以前手工业作坊的形式,把整个工厂看成一个机械装置一样,把纺织机和工人都集中起来统一管理。
阿克莱特这个创举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很短的时间里,他的纺织工厂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年,阿克莱特的工厂已拥有几千枚纱锭,三百名工人。因为装有水力纺织机,当时其它作坊的工人每天都要劳动14个小时或再长的时间,而他的纺织工厂的工人每天才劳动12个小时,纺出的纱还要比熟练纺织工纺出的纱拉度高、结实。
巨大的成功让阿克莱特迅速在英国各地不断复制同样的工厂,也让阿克莱特累积了巨量财富,成为当时英国最富有的棉纺厂主。
当这种工厂制度如雨后春笋般在英国遍地开花,迅速普及下来的时候,才是工业革命真正全方位开始的时候。
从这个故事,你能想到什么?
没错!不是局部的某些技术发明催生了工业革命,而是各种系统化的制度创建奠定并决定了工业革命诞生在英国。因为只有这种制度化的形态才具备超强的普适性,才能够迅速扩展成整个社会的普遍形态,从而真正的生根发芽。
自治传统、普通法系,无不如此。
大英帝国独特于其他老牌欧洲强国的地方,就在于其独特的制度及其蕴含其中的制度精神,这才是支撑英国在近代迅速崛起并扩张到全球的底层代码,而不仅仅是一些表面的、具体的个别现象。
我们今天回顾分析曾经辉煌的大英帝国,当然不是帮助英国人重温他们历史上的巅峰时刻,这不但对我们中国人毫无意义,也对英国人毫无意义。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强大的民族是依靠祖先的辉煌来聊以自慰的,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着眼英国人崛起的秘密,当然是为了找出那些让一个民族和国家强大的,具备普遍性的那些共性来,给我们启示和思考。
否则,我们读任何历史,都跟看一部虚构的电影,区别不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