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腾讯股价创出一年来的新低.6港币,距离年2月26日的港币,跌去了60%。许多腾讯的粉丝股民一路抄底,一路失望。
腾讯股价的持续下跌是多重明显因素导致的:
1、经济环境差;2、互联网遭遇监管;3、营收和利润出现下滑;4、大股东减持;5、国际环境动荡。
特别是南非大股东减持力度较大,每日3亿,还不知道要减持多久。如果其持有的亿港币全都减持完,那真的太可怕了,当然这只是玩笑。
这些几乎明牌的利空,没什么好分析的。购买腾讯股票的人,似乎也不在乎短期涨跌,大部分是长线投资者。所以从长线看,主要是看腾讯未来还能不能继续增长。
下面的文章,是磐石之心三四月份写的,一直未发布。值此腾讯股价暴跌,各种讨论甚嚣尘上之际,拿出来和各位探讨。
正文如下:
腾讯这家公司有着许多创富故事,比如,某腾讯创始员工连续十多年里只要发工资就会买自家股票,十多年后,他持有的腾讯股票市值超过2亿,实现了财富自由。
当然还有非常不幸的案例。年腾讯陷入创业危机,马化腾四处找人投资腾讯,甚至想要以50万元的价格卖给搜狐,据说张朝阳拒绝了。
后来,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和IDG各拿出万美元投资腾讯,获得腾讯40%的股权。年互联网危机仍未解除,腾讯又想找李泽楷投资,但是被他拒绝了。这时候南非MIH公司出现了,他们发现了腾讯的价值,给腾讯的估值为万美元,是当时估值的11倍。
于是,李泽楷把手中的股票以万美元的价格全部卖给了南非MIH,仅仅2年时间赚了10多倍,这在当时是非常出色的投资了。但是以如今腾讯的市值4.6万亿计算,李泽楷如果不卖出那20%股票,其资产接近1万亿港币,而当前(年2月)世界首富贝索斯的财富为亿美元,李泽楷完全有机会与贝索斯一争高下。
但是世界从来没有“如果”二字,所以李泽楷也无需为自己当时的选择后悔。认知决定财富,由于南非MIH对腾讯的认知与李泽楷的认知不同,所以把本属于李泽楷的财富拿到了自己的口袋里。腾讯也一直是投资者口中最优秀的投资标的,诞生了无数令人羡慕的投资成绩。
但是一直优秀的腾讯股票却从年3月开始进入下跌趋势,从最高位的.8港币跌至港币,接着便横盘整整一年时间,直到年的12月份才开始大涨。而正是股价低迷的这一年,腾讯进行了创业以来的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提出了向产业互联网进军的全新战略。
如今回头看,那一年多的股价下跌是最好的买入机会,每个人能成为了“事后诸葛”,但真正的高水平的人则有精准的预判能力。华尔街知名投资人利弗莫尔曾说过,真正的机会并不是留给市场里的多头或空头,而是留给那些真正能够认清客观事实的人。
年2月开始,腾讯股价又一次进入了长久的低迷。那么,错过年低价买入机会的投资者,是否会选择在这个时刻买入呢?当前的投资环境好像并不比年更好,那时候 打个不停,如今则是疫情导致经济衰退、美联储加息预期、中国的反垄断和限制资本无序扩张等等。
在这个让人迷茫的时刻,无论是互联网从业者、刚毕业的就业者,还是投资者都需要看清腾讯的真相。我希望能够找到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并给出分析和观点,作为抛砖引玉,帮助读者共同思考之。
腾讯投资的得失
腾讯一直处在争议之中,特别是腾讯股价从多港币跌了40%之后,各种声音更是此起彼伏。媒体、股民就是如此,在股价疯狂的时候怎么看这个企业都好看,股价下跌的时候,便开始找任何导致下跌的理由。
年那一整年的股价暴跌,有游戏版号暂停发放的因素影响,但是外界讨论更多的是腾讯疯狂地买!买!买!是否正确?有人说,这是腾讯缺乏创新的标志,有人说这是腾讯变成雅虎的标志,因为雅虎最终沦为一家投资公司,直至放弃所有业务。
在当时,这些说法伴随着腾讯股价的暴跌,让很多人信以为真。但是随着年12月腾讯股价开始反弹,这些声音又变得越来越微弱。说出去的话,写过的文章,就如同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没人再去想当时的批判是否正确。
但是如今,我们却可以站在年2月的时间点上去回望过去四年,腾讯的“买!买!买!”策略的正确与错误。
从年开始,整个互联网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热潮高涨,投资市场异常火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BAT三巨头开启了一场“资本竞赛”,在网约车、生活服务、电商、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制造、云计算等几乎所有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腾讯一般会投资一个行业里的领军企业,比如,电商里的京东、社交电商的拼多多、生活五福的美团、视频领域的B站、新能源车领域的蔚来。据不完全统计,腾讯参与的投资超过家公司,市值总计接近2万亿元,近乎一半于腾讯本身市值。从数量上来说,腾讯也是当之无愧的投资之王。
曾有人质疑,腾讯疯狂投资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创新乏力,证据是除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