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否有教养,看这几点就知道读行人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无一不在显示自己的教养。

一个人是否有教养,看这几点就知道。

1

是否懂得维护别人的自尊心。

真正有教养的人,从不把优越感写在脸上,更不会拿别人的窘境来彰显自己的价值。

他们从不靠显摆自己、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而是对他人的尊严的尽力维护。

蔡康永曾在节目中谈到了儿时的一段经历。

那天,他妈妈带着他去一个很有钱的朋友家打麻将。

到了饭点,主人把家里珍藏的山珍海味、鲍翅参肚都拿出来招待。

蔡康永第一次吃到鱼翅,忍不住惊叹道:“真好吃啊,这是什么东西啊?”

主人微微笑道:“这是粉丝。”还给蔡康永又盛了一碗:“喜欢吃就多吃点。”

女主人的做法不仅保护了小孩子的自尊心,也给人如沐春风的舒适感。

真正有教养的人,不会炫耀自己的光鲜,会给别人留有优越感。

真正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别人,不会宣扬别人的隐私,不会嘲笑别人的缺点,不会议论别人的不足,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替别人考虑,

给别人留面子。

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无论自己有多优秀,都不会看轻他人。

不管自己有多成功,都不会轻视别人。

曾看过一个故事。

在街头,一个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商品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那人十元钱。

推销员有点诧异,随后神色暗淡,但也并未做声。

不一会儿,商人折返回来,从推销员那儿取走了一件小商品,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了。

末了,他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

推销员满脸的感动,目送商人离去。

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小商品的人已成为推销商,他感激的对那名商人说:

“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真正有教养的人,总是能够适时的给予别人尊重,不会让人陷入尴尬的境地。

诸葛亮曾说过:“勿以身贵而贱人。”

对强者,不谄媚迎合,对弱者,不轻慢歧视,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

越是有教养的人,越懂得尊重他人。

无论什么时间,不管什么地点,都能照顾他人的感受,维护他人的尊严。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做人,要想被人尊重,先去尊重别人。

只有尊重别人,才能换来真心和信任。

想要赢得尊重,首选得尊重别人,不给人难堪,不笑人缺点,不触碰底线,不践踏尊严。

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为自己赢来尊重。

人和人之间,尊重都是相互的,你给别人什么脸色,别人还你什么态度。

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懂得顾及别人的面子,体谅别人的难处,绝不会让人难堪,把人嘲弄。

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会在人生路上走得更为顺畅。

2

是否爱妄议别人是非。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富豪带着老母亲去做眼睛手术,只见那位老母亲从兜里掏出几张皱皱巴巴的钱,说用个最便宜的材料吧。

旁边的人说:“用个贵一点的材料,你儿子不差钱。”

老母亲却坚持要用最便宜的材料,而她旁边的儿子也尊重了她的选择。

老母亲进去准备做手术时,旁边的人开始议论纷纷,说这个儿子太不孝顺了,自己那么有钱,给老母亲做个眼睛手术还这样抠门。

可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富豪私下对医生说:“请您给我妈用最好的材料,但您千万不要告诉她实情。老人家一生节俭惯了,她知道了会不开心的。”

不要轻易随便评价他人,因为你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不经他人事,就没有权利评价他人的事情。

李尚龙曾说过一句话: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无法言说的苦衷,而绝大多数人透过表面,看到的都是冰山一角。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

一位医生在接到紧急手术的电话后,医院并换上手术服,男孩的父亲失控地对他喊道:

“你怎么这么晚才来?你难道不知道我儿子正处在危险中吗?你怎么一点责任心都没有。”

医生淡然地笑着说:“我会为你的儿子祈福!”

男孩的父亲又愤愤地说道:“当一个人对别人的生死漠不关心时,才会这样说。”

几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医生高兴地从手术室走出来,对男孩的父亲说:“谢天谢地,你的儿子得救了!”

还没有等到男孩的父亲答话,他便匆匆离去,并说:“如果有问题,你可以问护士!”

“他怎么如此傲慢?连我问问儿子的情况这几分钟的时间他都等不了吗?”男孩的父亲对护士生气地说道。

这时护士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他的儿子昨天在交通事故中身亡了,我们叫他来为你的儿子做手术的时候,他正在去殡仪馆的路上,现在他救活了你的儿子,却要赶去完成他儿子的葬礼。”

别人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波折和磨难,作为外人我们谁都不知道,而我们所看见的有时候也只是表象而已。

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别人,再把所有的结果理所当然地用自己的思维来解释,并一直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你永远不懂为什么有人深夜痛哭,更不会理解每个笑脸背后的心酸。

不随便评价别人,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教养。

随便到处说人长短,论人是非,不仅会得罪人,甚至会连累自己。

是非说多了,终会给自己带来是非。

汉代时的公孙弘,年轻时家境贫寒,后来当上了丞相,生活依旧简朴。

同朝的大臣汲黯,却因此不怀好意地在汉武帝面前,说公孙弘的坏话。

批评公孙弘贵为丞相,已有相当可观的俸禄,衣食住行如此简朴,不过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听了,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可为事实?”

公孙弘回答:“他说的没错。朝中诸多大臣,就数汲黯最了解我。

如今,他当着众人面指责我,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

汲黯敢在陛下面前直言不讳,可谓忠心耿耿。”

公孙弘的一番话,让他和汲黯的为人,高见立下,反倒让汉武帝对他更加尊重。

有道是:静坐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和选择,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应该随意评判别人的生活。

真正有教养的人,从不轻易断言别人的人生。

3

是否能包容他人。

有一次狄仁杰奉皇帝武则天之命去办一件差事。

早晨,由于赶路急,他和管家狄春随意找了个小吃摊。

因生意火爆,半晌才等到一个空桌子。

伙计很忙,狄春便自己收拾。

刚收拾完,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拍桌子气愤的喊道:“我的饭还没吃完,你们就把我的饭收拾了,你们看怎么办吧。”

狄春忙赔罪,答应给买一份。

可乞丐不依不饶,非要一两银子不可。

狄春想一两银子够买好几桌的饭了,就和他争论起来。

狄仁杰见状,笑了笑,说:“狄春,给他一两银子吧,确实是我们不对。”

乞丐有些吃惊,拿了钱走了。

狄春生气开始埋怨:太便宜那个乞丐了。

狄仁杰却说:“有什么事情比我们要办的事还重要呢?快吃,一会还要赶路呢。”

刚才的事情好像在狄仁杰身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狄春非常佩服。

面对乞丐的言行无理,两种格局,两种态度:

狄春与乞丐针锋相对,险些误了大事;而大格局的狄仁杰,顾全大局,包容乞丐的蛮横。

有多少教养就能呈现出多少包容心。

吕端是北宋初年当宰相的时候,一次遭奸臣陷害,被贬还乡为民。

回到家后,当地的一些官吏和豪绅都集结一起带着重金厚礼来拜访他。

吕端哭笑不得,当众言明真相后,那些士绅名豪们脸色突变,面面相觑,把刚才带来的礼品又都拿走了,甚至有人还出言讽刺。

吕端一笑待之。

过了几天,皇上又派来御史宣召吕端官复原职,那些士绅又纷纷聚在吕端家中,百般奉承。

书童气愤,想将他们赶出府门。

而吕端却说:“之前我确实不是宰相了,所以大家的举动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我又官复原位,更该造福乡里,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互相帮衬才是对的。”

越是有教养的人,越能包容他人。

与人相处,多一份包容,多一份体谅,就多一份谅解,对他人多多包容,懂得察人之难,容人之过,不过分苛责他人,懂得给他人留台阶,实则就是在给自己留后路。

包容别人,就是放过自己,体谅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曹操,世人皆以为他是“奸雄”,殊不知,他之所以能有文臣武将辅佐,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宽容。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和袁绍决战于官渡,史称“官渡之战”。

袁绍拥兵七十万,十倍于曹操,而最终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袁绍放弃了军队,埋头鼠窜,剩下的物资、辎重、图册,包括地盘尽归曹操所有。

在清点战利品的时候,曹操的手下发现了很多大臣和袁绍串通的书信,他看了几眼,大惊失色,立马拿给曹操看,并且建议:“按照名字,逐一杀之”。

曹操却摇摇头说:“你把这些书信都烧了吧”。手下不理解:“这都是潜在的隐患啊”。

曹操说:“袁绍强盛的时候,曹操我尚且不能自保,何况他人呢?”

于是,曹操看都没看,就令人一把火烧掉了所有的书信。

从此,这些人对曹操更加死心塌地了。

这便是宽容的力量。

南非总统曼德拉从事黑人独立运动,被英属南非前政府判处监禁,这一下就是27年。

按常理说,他应该愤怒,甚至应该报复,然而,他没有。

无论是在狱中还是出狱后,他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宽容。

在监狱中他向监狱管理者提出要求,给他一块菜地,让他种植。

并且他一直保持规律的作息,每天早晨原地跑步45分钟,做个仰卧起坐,50次蹲起。

监狱中的生活苦不堪言,但是他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忘却一切烦恼。

他让自己的身体得到充分锻炼,他让自己的心灵归向田园。

曾有人问他:是什么力量使你充满活力?

他说:是博爱的精神加上强健的体魄。

后来,曼德拉走出监狱当选南非总统,在就职典礼上,他邀请三个曾经虐待过他的狱卒作为观礼嘉宾。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如此宽容?

曼德拉回答: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人宽容,是一种难得的教养。

心若计较,处处烦恼;心若包容,处处美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