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控股深度解析社交王者,继往开来未来

如需报告请登录。

一、复盘腾讯二十二年:关键时刻的三次组织架构变革

1、上市迄今累计涨幅超过倍的超级成长股:

年11月,马化腾联合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共同创立了腾讯控股的前身——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次年2月,模仿当年国际上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QICQ”(年更名为QQ)问世。

年6月,腾讯控股登陆港股市场,发行价为每股3.70港元。目前,马化腾个人持股8.42%,南非报业集团作为早期投资者持股30.99%。

上市以来,公司股价经复权后已较发行价累计上涨了余倍。即便从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年起算,腾讯控股经复权后股价涨幅亦接近40倍。

超级成长股的背后是扎实的经营业绩。-年,腾讯控股的营业收入累计增长倍,复合增长率为47%,归母净利润累计增长了倍,复合增长率为43%。

事实上,“鹅厂”看似一帆风顺的发展历程中夹杂着数次生死攸关的经历,而在危机关头马化腾均做出了至关重要的战略调整,带领腾讯控股化险为夷并笑傲了消费互联网的黄金二十年。而在最新的一次组织架构变革之中,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的成立标志着腾讯吹响了产业互联网的“集结号”。

2、第一次组织架构变革:拒当“寄生虫”,拥抱互联网:

年,已积累千万QQ用户基础但缺乏变现途径的腾讯控股绝处逢生。彼时,中国移动刚刚推出“移动梦网计划”,吸引腾讯在内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加盟。

得益于“移动梦网”构筑的手机上网平台,QQ的应用场景从PC端走向了移动端,并且通过与运营商分成的电信增值服务业务赚得了“第一桶金”。

年,QQ活跃用户达到1.35亿,全年营业收入11.4亿,其中电信增值服务收入为6.4亿,是腾讯当时第一大业务和“现金牛”,也奠定了腾讯上市的基础。

年10月,中国移动要求将移动梦网业务的分成比例提升至50%。彼时,QQ垄断了即时通信类增值服务的利润,高峰期甚至占据了WAP数据流量的70%,并抑制了电信运营商传统短信业务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在“QQ秀”上看见胜利曙光的腾讯控股亦有意摆脱SP业务沦为运营商“寄生虫”的现状,决定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年10月,腾讯总办发布“深腾人字38号文件”,上市后首次组织架构变革正式开启,而重点在于强化产品部门的创新与引领作用(“BU”化)。简而言之,此前的研发线与市场线被替换至5个新业务系统与3个服务支持部门。

值得一提的是,刚加入腾讯的前高盛投行部执行董事刘炽平负责企业发展部,并担任首席战略投资官,奠定了腾讯的投资基因,而任宇昕执掌互动娱乐业务是腾讯杀入网络游戏业务的重要信号。此外,创始人之一的许晨晔执掌网络媒体业务,向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宣战。

年,腾讯宣布将终止与中国移动包括梦网项目在内的一系列合作。同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手机性能快速发展,腾讯开始利用免费的手机QQ软件逐步替代收费的移动QQ增值服务。年末,QQ月活跃用户数达到7.2亿,较年增长%,年复合增速达到23.6%。

从收入上看,年,中国移动改变分成政策导致电信增值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9%,但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9%,占比提升至60%。年,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彻底宣告摆脱了对中国移动的依赖。

3、第二次组织架构变革:社交流量为盾,内容与投资为矛

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分水岭,移动端用户总时长首次超过PC端,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尽管新浪微博在微博大战中胜出并短暂切入了腾讯独占的在线社交领域,但尚处于萌芽状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