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见闻思学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m.39.net/pf/a_6359009.html

此次”一带一路”系列,我们跟随青行天下的人类文明探源的脚步,首先来到以色列贝特谢安。

1、“一带一路”与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与丝绸之路,前者为方针,后者为地方,一带一路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与亚欧两大板块相连接的一个经济走廊或经济通道,延续了我们的祖先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

二、上帝赐予的名字—以色列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是世界文明史上重要的民族,都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双方历史渊源深厚,连贯欧亚大陆的古代丝绸之路成为联接两个民族的纽带。犹太人早在唐代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此经商定居。

20世纪著名政治家、南非总理史马斯说:“20世纪中期最大的神迹,不是发明核能装置,而是以色列人重返故国,建立家园”。

1、以色列国简称“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地处地中海东南沿岸,北靠黎巴嫩、东临叙利亚和约旦、西南则为埃及。年以色列宣布成立。

人们常说:“犹太人在家里打个喷嚏,世界上多数银行都将感冒。五个犹太人凑在一起,便能应付国际股票市场。以色列是在纳斯达克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国家。

2、“以色列”是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与上帝摔跤之后,上帝赐予他的名字,意为“与神角力的人”

古代时期,以色列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米特人的分支希伯来人。起源于约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以色列在犹太教中具有特别的含义,包括圣殿遗迹和相关的宗教礼仪,都是现代犹太教传统的重要基础。

三、古代的柏珊城—贝特谢安

1、来以色列旅游的朋友,肯定会去一个地方,就是古城贝特谢安。它是以色列境内旅游的必经之地

贝特谢安就是古代的柏珊城,处于约旦河谷和耶斯列谷(JezreelValley,海拔为-m,以色列最大的农业区)的交合处,是内陆的沿海的必经之地,同时也耶路撒冷到加利利(Galilee)的必经之地,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公元年的一次大地震彻底将古代的柏珊城毁灭。但是,地震从某种程度上也保护了古柏珊城,这次地震后到来的阿拉伯人,十字军以及奥斯曼土耳其人都因为相信地震是上帝的诅咒而远离这块城市废墟,后来的历朝历代的“柏珊城”其实都是在废墟旁边兴建的新城而已。

犹太智慧法典《塔木德》里曾这样描写贝特谢安:如果上帝的伊甸园在以色列,那么它的大门即是贝特谢安。

在这里演绎了无数兴衰起伏,朝代变迁。而在古罗马时期,贝特谢安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

2、我们现在看到的柏珊城是柏珊古城的废墟遗迹,在遗迹周围,是柏珊城的新城,所谓的新城,现在不过是一座万人的小镇罢了。历史上,希腊人和罗马人对这座城市的经营最为着力。现在我们看到的废墟,基本上都是这两个时代留下来的。后来继承罗马人衣钵的拜占庭人也重新让这里繁盛,所以,凡是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能看到的种种建筑、风俗,都可以在柏珊城的遗迹中看到。

贝特谢安现状古罗马遗址

贝特谢安的古罗马遗址,包括古罗马时代的神庙、浴场和剧场,以及城市的考古遗址,是以色列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罗马遗址。即使时隔千年,我们仍然能在这些遗址前,感受到当年帝国的雄风和奢华。

(旧约圣经里多处记载贝特谢安(伯珊),如约书亚记17章,士师记1章。最有名的当属撒母耳记上31章,公元前年非利士人将扫罗王的尸身钉在伯珊的城墙上。)

站在高坡,可以俯瞰整个遗址和附近的地貌,相当壮观。这些黑色大石头是典型的希律大帝的建筑风格

黑色大石头是典型的希律大帝的建筑风格

古代罗马建筑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延续和发展。

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

四、剧场是古罗马建筑最高成就之一

1、目前矗立在遗址中的这个剧院建于公元1世纪,耶稣可能还在世,这里离耶稣传教的加利利湖只有26公里。

贝特谢安现状古罗马剧场遗址

剧院一直到拜占庭时期都还在使用。共有个座位,分成中高低三个档次,高级座位全部都损坏了,保存下来现在看得见的都是低级座位。所有座位都朝北,因为都是白天表演,这么坐,观众可以背对太阳,避免直晒。据说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还在这里办过国庆音乐会。

座位在当时已经是很大的容量了,古罗马最有名的剧场之一奥朗治剧场,才容纳观众人。

2、罗马剧场的基本设计是从希腊剧场变化而来的。有人指出,罗马剧场一般都建筑在平地上,而希腊剧场是利用山的天然斜坡以开辟观众看台。希腊剧场的观众看台超过半圆以上,而罗马剧场的观众看台是正半圆形,半圆以外的观众席位因为视线不好而都被切去。

席位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罗马剧场的台口高度一般不超过5尺,舞台上的建筑墙面装饰得非常华丽。比如奥朗治剧场,有一堵设有三扇门的正面墙,装饰有许多对称的柱子、三角饰、壁龛和雕像。因此,不论在设计、建筑和装饰等各方面来看,剧场是罗马建筑中最高成就之一。

奥朗治剧场现状

3、中国戏曲与欧洲戏曲的渊源。

公元前多年,希腊人发明了戏剧,公元前多年,传到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公元1世纪,戏剧已经传遍整个地中海沿岸。他们一般不喜欢重口味的悲剧或者喜剧,而是时髦演一些轻喜剧,哑剧,模仿秀。

剧院有时候也会作为公众集会场所,有人利用这个公众场所发表演讲,阐述政论,发布不同政见和意见。

鲁迅和余秋雨先生都认为,中国的元曲,是蒙古人打到欧洲后才学过来的,因为元曲出现得很突然,以蒙古人当时的没文化,如果不是到欧洲去学来的,自己发明出如此高级带有情景的表演形式,可能性不大。他俩说,在元曲之前,中国并没有类似的文学艺术。而元曲是中国戏剧的鼻祖,如此说来,中国昆曲,黄梅戏,京剧的源头都在古希腊了?

4、西方古代三大经典柱式

现状遗址的古罗马风格柱

1、这里补充一个西方建筑史知识点—柱式。古罗马柱式源于古希腊三大经典柱式

古希腊柱式有陶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三种形式.

a、陶立克柱式或多力克柱式DORICORDER:是一种没有柱础的圆柱,直接置于阶座上,由一系列鼓形石料一个挨一个垒起来的,较粗壮宏伟.圆柱身表面从上到下都刻有连续的沟槽,沟槽数目的变化范围在16条到24条之间.它来自于古埃及,有名的法国埃及学者所命名的先陶立克柱式,是这种希腊柱式的先驱.

b、爱奥尼克柱式IonicOrder:这种柱式比较纤细轻巧并富有精致的雕刻,柱身较长,上细下粗,但无弧度,柱身的沟槽较深,并且是半圆形的.上面的柱头有装饰带及位于其上的两个相连的大圆形涡卷所组成,涡卷上有顶板直接楣梁.总之,它给人一种轻松活波、自由秀丽的女人气质

c、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order:它最早可能出现于雅典奥林帕斯山的宙斯神庙,四个侧面都有涡卷形装饰纹样,并围有两排叶饰,特别追求精细匀称,显得非常华丽纤巧.

2、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

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及成就,它对欧洲建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之大无以伦比。贝特谢安国家公园中的古罗马遗址拱券结构随处可见。

贝特谢安国家公园中的古罗马遗址拱券结

拱和券的合称。块状料(砖、石、土坯)砌成的跨空砌体。利用块料之间的侧压力建成跨空的承重结构的砌筑方法称“发券”。用此法砌于墙上做门窗洞口的砌体称券;多道券并列或纵联的构筑物(水道、屋顶)称筒拱;用此法砌成的穹窿称拱壳。

拱券结构节点大样万神庙大穹顶

其实中国很早就掌握了拱券结构,但都是用于桥梁、下水道和墓室,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不接受,甚至排斥拱券结构,直到明清时才开始在建筑中使用拱券。拱券结构没有房梁,也就是无梁,谐音是“无良”,中国人不能允许行为中的无良,同样不能允许建筑中的无梁。

赵州桥

五、在古罗马,人们都喜欢沐浴。只要有罗马遗址的地方,就有浴场。

1、贝特谢安当时共有9个浴场。这个浴场面积平米,但它还不是最大的,就在附近还有一个比这更大的浴场。

浴场遗址

浴场墙壁内装修都用有颜色的石灰绘画,还有大理石装饰。行省当局不断给浴场财政拨款,以用以装修更新。

古罗马浴场加热系统工作原理图

2、古罗马人洗澡的地方,全场用大理石砌成,用嵌石铺地;有壁画,有雕像,用具也不寻常。房子高大,分两层,都用圆拱门,走进去觉得稳稳的;里面金碧辉煌,与壁画雕像相得益彰。居中是大健身房,有喷泉两座。场子占地六英亩,可容1人洗浴。洗浴分冷热水蒸气三种,各占一所屋子。古罗马人上浴场来,不单是为洗澡;他们可以在这里商量买卖,和解讼事等等。

3、罗马帝国时期,大型的皇家浴场又增设图书馆、讲演厅和商店等,附属房间也更多,还有很大的储水池。平面布局渐趋对称。2世纪初,叙利亚建筑师阿波罗多拉斯设计的图拉真浴场确定皇家浴场的基本形制:主体建筑物是长方形、完全对称,纵轴线中是热水厅、温水厅与冷水厅;两侧间各有入口和更衣室、按摩室、涂橄榄油与擦肥皂室、蒸汗室等;各厅室按健身与沐浴的一定顺序排列;锅炉间、储藏室和奴隶用房在地下。以后的卡拉卡拉浴场(~)、戴克利先浴场与君士坦丁浴场大体仿此建造。这几个浴场的主体建筑都很宏大。卡拉卡拉浴场长米,宽米,可容1人;戴克利先浴场长米,宽米,可容人。它们的温水厅面积最大,用3个十字拱覆盖,是古罗马结构技术成就的代表作之一。在各种类型拱券覆盖下的厅堂,形成室内空间的序列。它们的大小、形状、高低、明暗、开合都富有变化,对以后欧洲古典主义建筑和折衷主义建筑有很大影响。

卡拉卡拉浴场遗址卡拉卡拉浴场复原

4、罗马帝政初期比较重视整饬风纪,男女要分别入浴,入浴时间限定在白昼;可是到了帝政末期就变了,男女混杂,夜间也可共浴,浴场因此堕落为淫荡之地。当妓女入浴时,浴场就充斥了猥亵下流的语言与欢笑;甚至连良家妇女也公然在陌生的男人面前由奴隶伺候洗身,而毫无羞怯之意;调戏妇女和淫乱的事更是层出不穷了。

反思前些年我们国内的洗浴中心,又何尝不是接待宴请,受贿腐败,伤风败俗的场所。后来国家开始整顿楼堂馆所和规范约束公职人员的行为准则,这种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不管如何这种场所都不是让人津津乐道的,与如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很容易习惯性的联系在一起。

英国巴斯浴场现状

六、在罗马城郊有一处古罗马时期的墓地,一块残缺墓碑上刻着这样的墓志铭:“沐浴、饮酒、恋爱,确实损害人的健康,但却使人生快乐。”

在城中残存的一堵石壁上,至今仍依稀可见“打猎、进浴场、看角斗,寻欢作乐,这就是人生”的字样。

这不禁让人想到一句话:生,是为了不惜一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死,是当你真的为此付出的时候,死亦无所谓了。

七、结语和思考:

1、贝特谢安因古罗马遗址而闻名,同时也是因为古罗马建筑遗址而得到了保护和幸存下来。是否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成全了贝特谢安现在的地位。这样讲也许有些偏颇。

了解犹太民族历史的人都知道,两希文化(古希腊文化,希伯来文化,犹太人祖先为希伯来人)对于西方的法制、艺术、神话信仰等传统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希伯来文化在欧洲的继承者是基督教,基督教的圣经来源于希伯来文学自不必说,单是基督的宗教精神,即关于天主只有一位的单一神宗教模式,几乎完全脱胎于希伯来文化。

2、古代希伯来民族的美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上帝为美、以上帝的创造活动为美、以上帝看着是“好的”创造物为美三个方面,涉及到崇高、和谐、抽象、神秘、恐惧、理性之美、感性之美、美即真、美即善等美学范畴和观念体系。古代希伯来民族以上帝为中心的美学思想与犹太教教义及伦理道德内容的反对偶像崇拜,共同导致了犹太艺术形成摈弃具象写实、注重内在情感、意象思维与抽象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精神,犹太艺术不是再现的艺术,而是表现的艺术,象征型艺术。古代犹太民族在语言、音乐等内在主情的抽象艺术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3、古希腊罗马城市是一种宗教性的联盟体,城市因神庙和诸神的存在而具有了神圣的意义与合法性。神权大于王权,城市制度的建立来自于城市神权.宗教信仰与古希腊罗马城市的建立密不可分。古罗马建筑艺术高度表达了统治阶级和神权政治文化,希伯来文化长期以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功不可没,建筑史与当地区域性的文化史密不可分。

比较文化史和神话史学者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两希人类起源和再生神话诸关目的大体相同相近,再一次证实了这种影响的存在。

马修·阿诺德在一个世纪前就指出:“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我们的世界就在这两极之间运动。”

由此可以看出古罗马与以色列贝特谢安两者影响是相互的,只能说谁在某一时间段占了主导地位。

4、参观贝特谢安古罗马建筑遗址,就像看一部历史书籍,是一面镜子,可以看出所处的历史位置和祸福命运,可以看出统治阶级的心态和行事轨迹、用来作为对于他们的评鉴标准。欧洲人有谚语:光荣归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但古罗马的文明秩序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即使盛极一时的古罗马帝国,也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穷兵黩武、奴隶制社会必将被淘汰。

5、贝特谢安的古罗马浴场和剧场、神庙等建筑是舶来品、是古罗马人带来的,遗迹虽然有很大破损,但是物质财富早已在犹太民族心中内化为精神财富,并转化形成自己民族文化特色。

古代犹太民族分布在世界各地,四处漂泊,历尽磨难,也许看似苦难,但凭借民族血液中坚强不屈的精神,把世界各地的精髓吸收进来,融会贯通,集大成,创造举世瞩目的成就,最终屹立不倒。

历史上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千百年来,内乱、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自然灾害,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现在终于站到了世界大国前列。从这点上看,两者之间似乎有很多共同点。

6、“完美真实地将祖先留下的杰作传给子孙后代,是华夏儿女的责任。”

这句话也适用于贝特谢安国家公园

保护历史遗迹,就是保护我们的人类文明,历史遗迹不分国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一起呵护传承下去,历久弥新。

“尊重历史,造福今天,开创未来”

以上为笔者原创,转载复制请声明并告知

我是太虚双鱼,是建筑师,也是宝爸,设计无处不在,设计就是生活,希望以建筑师职业视角,解释创意、职场、励志成长及生活点滴。感谢您的阅览,欢迎您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