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柳叶刀柳叶刀TheLancet收录于话题#论文精选合集95个
“《柳叶刀-发现科学》(TheLancetDiscoveryScience)是一组开放获取学术期刊,包括柳叶刀旗下eBioMedicine,PartofTheLancetDiscoveryScience和eClinicalMedicine,PartofTheLancetDiscoveryScience,涉及的领域包括基础医学研究、转化医学研究、临床研究和卫生系统研究。这组期刊发表重要的初期研究,有助于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发现可能改善全世界人们健康和福祉的新机会。柳叶刀特别推出eClinicalMedicine精选论文合辑,分享给读者。”
论文精选
1
中老年人肌少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结果
很少有研究探讨中老年人肌少症(sarcopeni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西安医院的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HealthandRetirementLongitudinalStudy,CHARLS)的全国代表性数据,进行了横断面分析和纵向分析,以调查中国中老年人群中肌少症状况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该样本包括来自CHARLS的年龄45岁及以上的15,名参与者。在总人群、无肌少症(no-sarcopenia)、潜在肌少症(possiblesarcopenia)和肌少症(sarcopenia)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2.6%(/15)、10.0%(/)、18.1%(/)、18.0%(/)。在总人群中,潜在肌少症和肌少症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在平均3.6年的随访中,共确定了例(10.7%)心血管疾病事件。在纵向分析中,与无肌少症的同龄人群相比,被诊断为潜在肌少症和肌少症的个体更有可能出现新发心血管疾病。研究显示,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潜在肌少症和肌少症都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
2
HIV感染者贫血的患病率: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贫血是HIV感染者中最常见的血液学异常,与HIV疾病进展和患者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然而,在不同的临床环境中,HIV感染者的贫血患病率差异很大。来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进行了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以获得对HIV感染者的贫血患病率和贫血严重程度更准确的估计。研究系统地在PubMed,EMABASE,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了相关的原创研究,这些研究报告了从开始至年8月31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利用年龄和具体性别的血红蛋白水平界定的贫血患病率。该研究共纳入63项观察性研究,涵盖了,例HIV感染者。贫血的合并流行率分别是:15岁以下HIV感染儿童为39.7%,15岁以上的成人HIV感染者(男性和非孕妇)为46.6%,感染HIV的孕妇为48.6%。在携带HIV的成人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的合并流行率分别为21.6%、22.6%和6.2%。与东非相比,南非感染HIV的成年人贫血流行率更高。作者建议,应考虑制定政策、策略和计划,以确定PLWHIV贫血的预测因子,从而减轻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代患者贫血的负担。
3
在泛亚洲区域心脏骤停地点接受非专业旁观者心肺复苏成年人的性别差异:一项基于登记的研究
旁观者心肺复苏(bystande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BCPR)可降低患者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OHCA)死亡率,是“生命链”(ChainofSurvival)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接受非专业BCPR的成年人的性别差异的相关文献中,其研究结果不一致。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通过调查泛亚洲区域跨国背景下的性别差异程度来填补这一研究缺口。作者使用了从“泛亚洲心肺复苏结果研究(PAROS)”收集的数据,这是一项在年至年间进行的国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该研究纳入所有由急诊医疗服务转运的非创伤性停搏病因学的OHCA病例,排除了与所收集的心脏停搏位置信息不一致的研究地点。对56,例OHCA病例进行了队列分析,总体BCPR率为36.2%(20,/56,)。在公共场所,女性OHCA患者的BCPR率为31.2%(/2,),男性OHCA患者的BCPR率为36.4%(3,/8,);而在家中,女性的患病率为38.3%(6,/17,),男性为35.1%(9,/27,)。在多变量逻辑回归中,控制了地点差异和其他因素,女性在公共场所接受BCPR的可能性低于男性,但在家接受BCPR的可能性更大。在泛亚洲区域,接受BCPR的成年人存在性别差异,这一差异在家庭和公共场所之间也有所不同。作者得出结论,未来的研究应该考虑更多关于旁观者和社会因素的信息,以确定干预目标。
4
年至年常见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的全球疾病负担:基于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次要趋势分析
了解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的负担和趋势有助于指导有效的干预策略。中国医院的研究团队旨在阐明常见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的趋势,尤其是膳食铁、碘和维生素A缺乏症。年全球疾病负担(theGlobalBurdenofDisease,GBD)研究的数据用于计算年至年间全球地理人群中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的患病率、发病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该研究估算了年度百分比变化(EAPCs)和年龄标化率,以评估时间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碘缺乏病(iodinedeficiency)、维生素A缺乏症(vitaminAdeficiency)和膳食缺铁症(dietaryirondeficiency)的年龄标化患病率有所下降,在年至年间,EAPCs分别为-0.、-3.15和-0.。关于社会人口指数(SDI),在低SDI国家年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发病率和DALY率最高。SDI和HAQ指数(healthcareaccessandquality,医疗可及性和质量)、年龄标化患病率、发病率和DALY率之间存在线性关联。自年以来,全球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的负担有所减轻,但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