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和阿里巴巴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两个互联网巨头,这两个企业成立的时间差不多一样,成立的背景也差不多一样,其中腾讯成立于年,阿里巴巴成立年。
腾讯跟阿里巴巴刚成立的时候,刚好赶上全球互联网泡沫,当时全球科技股价大幅下挫,互联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之下,互联网企业想融资是非常难的。
所以在阿里巴巴和腾讯刚成立的时候,他们也曾经在国内找一些投资人,但因为刚好赶上互联网泡沫,再加上他们这些商业模式在当时看起来遥不可及,所以并没有企业愿意给他们进行投资。
最后不管是腾讯还是阿里巴巴,都只能向外资寻求融资,毕竟在当时背景下如果不融资就可能活不下去了,最终还是老外的眼光毒辣,在大家都不看好阿里巴巴和腾讯发展前景的时候,一些外资却给他们进行了大笔投资。
我们先来看一下阿里巴巴的融资历史以及目前的最大股东。
阿里巴巴历史上曾经有过8轮融资。
第1轮是在年10月份,当时由高盛牵头,联合新加坡TDF、investorAB等基金,累计投资金额万美元。
第2轮是在年,刚好赶上全球互联网泡沫,如果阿里巴巴没法融到钱,就很难熬过那一阵了,这一轮融资总共金额是2,万美元,其中软银提供了2,万美元,其余的金额来自富达、汇亚资金、新加坡TDF、瑞典AB投资等其他投资机构,当时阿里巴巴重要合伙人蔡崇信还在瑞典AB公司里面就职。
经过这一轮融资之后,孙正义花2,万美元获得了阿里巴巴30%的股份。
第3轮融资是在年,融资金额8,万美元,这轮融资中软银出资6,万美元,富达、新加坡TDF等4家风投机构另外投入2,万美元,经过这一轮融资之后,马云团队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下降到了47%。
第4轮融资在5年8月,当时由雅虎投资10亿美元,再加上出售雅虎中国,这样雅虎获得了阿里巴巴39%的普通股,另外加上35%的股票权,经历这一轮融资之后,雅虎成为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占股39%,软银成为第二大股东,占股29.3%,而阿里巴巴团队持股比例下降到31.7%。
第5轮融资是在7年,当时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融资金额15亿美元,后在年阿里巴巴又从港股退市,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也花了43亿美元回购了雅虎的部分股权。
第6轮融资是在年9月份,融资金额20亿美元,由美国银湖,俄罗斯DST,新加坡淡马锡以及中国的云峰基金进行投资。
第7轮融资是在年8月,这一轮融资的金额达到43亿美元,本轮融资是为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做准备的,当时的投资方包括中投、中信资本、国开金融等。
第8轮融资是在年9月,这次阿里巴赴美上市,融资金额高达亿美元。
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后,最终的股权是马云占股8.9%,蔡崇信3.6%,雅虎22.6%,软银34.4%,其他30.5%,至此,软银成为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
而在阿里巴巴在美上市之后,雅虎出售了大部分阿里巴巴股权,而软银虽然也出售了部分股权,但截止目前其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仍然达到25%左右,软银仍然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
再来看一下腾讯的融资历史以及最大股东。
腾讯成立年,比阿里巴巴还早一年,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是非常缺钱的,在年的时候,腾讯的用户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然后开始谋求融资,但是当时马化腾找了国内很多大佬,都没人愿意给他投。
在这时候马化腾利用自己的一些关系引入了IDG以及李泽楷进行投资。
第1轮投资应该是在年左右,当时投资方是IDG以及盈科数码,他们分别向腾讯投资了万美元各占腾讯20%的股份,马化腾及其团队持股60%。
但是到了1年,当时IDG以及盈科数码都不看好腾讯的发展前景,所以纷纷谋求把手中的腾讯股权出售。
在这种背景之下,南非报业集团旗下的MIH就同意进行投资,而且将腾讯估值达到6,万美元。然后盈科数码的李泽楷将自己持有的20%腾讯股份作价1,万美元出售给了MIH,另外MIH还从IDG手中收购了12.8%的腾讯股份。
经历这一轮融资之后,腾讯创始团队持股比例60%,MIH集团持股32.8%,IDG持股7.2%。
到了2年6月份,MIH集团又从腾讯创始团队当中收购了13.5%的股权,这样其占腾讯的股份就达到46.5%,腾讯创始团队持股比例下降到46.3%,IDG占股仍然是7.2%。
到了3年,为了上市做准备,腾讯进行股权结构调整,将IDG手中7.2%的股权回购,然后又向MIH集团出售少数股权,这样上腾讯创始团队和MIH各占50%的股权。
年腾讯正式上市,上市之后腾讯创始人团队持股比例下降了37.5%,MIH集团持股比例也下降到37.5%,而马化腾个人持股为14.43%。
但在腾讯上市之后,腾讯的一些创始人开始减持腾讯股份,所以腾讯股份也开始被其他人分散持有,MIH集团则一直坚持持有腾讯股份到现在,除了前两年出售少量股份之外,绝大部分股份都没有出售,截至目前,MIH集团持有的腾讯股份依然高达31%,成为腾讯最大的股东。
最后来看下为什么腾讯阿里巴巴最大股东是外国财团,但控制权却掌握在中国人手里。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就要了解下股权设计,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股权结构。
一种是同股同权,也就是说,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等同于投票权,比如你拥有10%的股份,就拥有10%的投票权。
另一种是同股不同权,这种在外国是比较普遍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企业跑到境外去上市的重要原因。至于同股不同权怎么设置,不同的企业设置是不一样,比如京东这种就是实行AB股,在这种股权结构之下,刘强东虽然持有京东的股权比例只有15.1%,但却控制在78%以上的投票权。
目前阿里巴巴和腾讯事实上也是执行这种同股不同权的股权模式。
其中阿里巴巴实行的是合伙人制度,合伙人制度成立于年9月,当时总共有合伙人28个成员,这些成员主要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以及高管,这个合伙人制度直接将雅虎和软银排除在外。
那阿里巴巴的这个合伙人如何以较少的股权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呢?
在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之下,他通过公司章程赋予每一个合伙人一定比例的董事提名权,这些合伙人有权提名阿里巴巴过半数的董事;另外根据马云、蔡崇信、软银和雅虎达成的投票协议,软银和雅虎要赞同阿里巴巴合伙人提名的董事候选人,如此一来,阿里巴巴董事会当中,大多数成员其实都是阿里巴巴的高管,所以在股东大会表决的时候,阿里巴巴就有很大的话语权,从而达到控制阿里巴巴的目的。
腾讯的股权结构其实也差不多,虽然腾讯股权没有实行AB股,但他跟MIH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在这个协议当中,南非MIH集团放弃了投票权,完全就是一个财务投资,相当于MIH的投票权也是掌控在马化腾等创始人团队这边,所以虽然马化腾和其他创始人团队掌握的股票并不是很多,但却控制着腾讯绝大多数的投票权。
因此从整体来说,虽然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股票权掌握在外资的手里,但实际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和决策权仍然掌握在创始人团队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