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的稀有其实是年以前的事了。在这之前,钻石非常稀有。整个世界每年钻石的产量只有曲曲数磅。这些钻石一般都有比较大的个头,有的还有丰富的色彩。其中印度戈尔康达是一个著名的产地,这里产出品相极好的钻石,当我们回首欧洲贵族的珠宝首饰,我们会发现戈尔康达的赫赫闻名,而当这个矿停产之时,原本对于钻石品质的评价体系完全被遭到了弃用,因为不会有这么完美和波光粼粼的感觉再现在钻石中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4C原则,这个为了广大中产阶级掏腰包去购买那些小小克拉的钻石而缔造出的钻石评价标准,向上追溯,历史不过短短80年。
这一切的操盘手来自于一个普通牧师的儿子,一个失败的棉花农民,他就是戴比尔斯的创始人:塞西尓·罗兹。
年,这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被委任为开普省殖民地的首相,在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帝国主义掠夺特质的侵略行动之后,束手束脚的首相公职显然不能满足他的远大抱负,可那时没人认识到,直到于年,罗兹创办了英国南非公司,简称BSAC。
从这里开始,罗兹就开始了他的钻石生意,从租赁矿山开采设备入手,到最终垄断了南非钻石矿的开采权。
到此刻,你不得不相信,即便这是一个让人震惊又失望的消息,从罗兹在南非对钻石进行大规模开采之后,钻石就不再是珍惜、稀少以及高价值的代名词,转而成为了一个被拥有的人创造价值的一个标的物。
一件拥有地位的商品有很高的价值,并不是因为它是必需品或者它有良好的功能,只是人们都很想得到它。当你看到某周东西的供应数量不断减少时,你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要拥有它,这就是稀缺性效应。
当钻石价值很高时,是因为钻石的供应量极少,一枚钻戒是一件地位性商品,它唯一的功能就是为了代表身份和区别与他人不同;它的价值是由钻石主人的周围的人所拥有的钻石决定的,你想要它,是因为大家都想要它,大家都想要它,因为另一些人拥有它。
如果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拥有它,那么它就毫无价值。
从发现越来越大的钻石矿开始,戴比尔斯的战略就是越来越多的卖下钻石矿,控制它们的产量;直到后来年一座产量更大的叫做“库里南”的矿脉被发觉的时候,奥本海默与戴比尔斯签订价格垄断协议,进行公司合并——不能击败对手的情况下,就买下对手。
钻石全球化的垄断仅仅维持了几年,接下来就有越来越多的矿脉被发掘,奥本海默意识到,仅仅维持钻石的低产已经不够了,重要的是,让钻石的需求量呈指数增长,从这时候开始,钻石进入了那个“必需品”的行列。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著名广告词,开始慢慢的根植在广大的适婚男女的头脑中。
20世纪30年代以前,戴比尔斯对钻石的供应具有绝对的控制权,通过人为的制造稀缺性,戴比尔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钻石的需求,但在大萧条和二战开始的这段时间,人们停止购买钻石,并且企图出售人们手中的钻石。而事实上,如果你将你的钻石戒指拿回店里,店家通常无法回收,实际的原因,转卖钻石将会破坏钻石正常的需求。
每个人都需要一枚代表爱的钻石戒指,这个概念根本就是为你而发明的。
这时候,虽然你的心冰凉,但你依然负隅顽抗的等等国际拍卖行所拍卖的钻石通常是什么?
这里,请你仔细的研究拍行的产品,对于钻石,大拍通常有的标的物是古董珠宝,通常具有名人加持,比如约瑟芬皇后的钻石皇冠或者梵克雅宝为伊丽莎白·泰勒制作的钻石耳环;而这些作品,通常被当作古董来操作,这是稀缺的产品,与大量产出的,小克拉的钻石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对于其他品类的珠宝,虽然它们同样拥有的炫耀属性,但对于稀缺性来讲,它们的性质是绝对符合的,对于高净值人群,拥有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品和货币替代物一直是它们资产配置的必要部分,所以,在它们购买之前,它们已经非常清楚这些产品的属性作用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对于非常普通的产品,如果你有机会到日本二手珠宝拍卖去看那些上个世纪日本人经济泡沫时候大家所购买的珠宝首饰,你会吃惊的发现,钻石戒指和各种中下等品质的宝石通常是按照“盘”的标准来出售的。
揭秘这一切,没有扰乱珠宝行业秩序的想法,只有一个目的:对于宝石,量力而为;对于商家所说的“收藏价值”,听听就好。收藏,这个门槛的高度,真的不是为广大群众所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