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确诊破5亿,奥密克戎是怎么出现

北京时间4月13日,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统计,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数超过5亿,超万人不幸病亡。3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公布了更新后的《新冠病毒战略防范和应对计划》。“这是我们针对新冠病毒的第三个战略计划,可能也应该是我们的最后一个。”他说。新冠全球大流行第三年,谭德塞为疫情可能的演变列出了三种情况。他表示,最有可能的情况是,虽然病毒继续变异,但随着接种疫苗和感染获得的免疫力增强,它引起的疾病的严重程度会逐渐降低。在免疫力降低时,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可能会出现周期性的激增,这可能需要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的强化接种。在最好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看到不那么严重的病毒变异出现,而不需要加强针或新配方的疫苗。但谭德塞也警告说,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一种致病性更强、传播性更高的变异可能迟早会出现。面对这种新的威胁,人们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即先前接种疫苗或感染所获得的保护力“将迅速减弱”。4月11日,世卫组织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子变体BA.4和BA.5列入了监测名单。3月30日,世卫还表示,一种被称为XE的重组毒株在英国发现,该毒株比目前全球占主导的奥密克戎BA.2型有10%的增长优势。无论哪种情况,决定新冠大流行未来走向最重要的因素都是新冠病毒本身的演化和变异。在奥密克戎变异株带来的最新一波全球大流行后,新冠病毒的下一个变异是什么?是否会增加传染性、对疫苗和自然感染的免疫逃避能力以及是否有更强的致病性?对于这些重要的问题,即使最有经验的科学家也无法给出准确的预测,唯一确定的是:病毒将继续演化。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总结过去两年多已经发生的病毒演化轨迹对我们的启示,为下一次必将到来的新变异尽可能做好准备。病毒演化改变大流行年初全球确诊病例突破1亿时,澎湃新闻的报道就指出,新冠病毒突变是影响疫情发展最重要也是最不确定的因素。所有病毒都会发生突变。新冠病毒有3万个碱基(基因长度基本单位),它的每个主要变异株都是独立进化的,而不是彼此共同进化。所以,基本上我们无法预测下一个毒株会以何种方式突变,其传染性和致病性是强还是弱。在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导致此次新冠大流行的新冠病毒株(SARS-CoV-2)以平均每月两次的稳定速度累积突变,但大部分突变没有造成实质性影响。然而,另一些突变则带来了疫情的重大变化,带有这些突变的毒株被世界卫生组织归类为值得关切变异株(VOC)。目前VOC类别包括了最早在英国发现的阿尔法变异株、在南非发现的贝塔变异株、在巴西发现的伽马变异株、在印度发现的德尔塔变异株以及年11月在非洲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其中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都引发了全球新冠大流行轨迹的重大改变。目前,奥密克戎的子变体BA.2占据全球新冠病毒的主导地位,占了全部基因测序的94%。相比较最初的病毒,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能力都大幅提升,对于疫苗保护的逃避能力也都有所提升。可以说,奥密克戎子变体BA.2与年最初的病毒株已经有了极大的不同。然而,新冠病毒演化和变异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4月11日,世卫组织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子变体BA.4和BA.5列入了监测名单。3月30日,世卫还表示,一种被称为XE的重组毒株在英国发现,该毒株比目前全球占主导的奥密克戎BA.2型有10%的增长优势。病毒变异最令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