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以腾讯控股为代表的一种互联网科技公司,好不容易从废墟中站起来,正要将过去1年半打散的元神聚合起来。
没想到,又遭遇当头一棒。
不同于导致去年股价大跌的利空力量,是又猛又疾的,这次来得又慢又沉,可能让最忠诚的投资者,都要坚持不下去了。
今天上午,在港股的腾讯控股,股价涨得好好的,一度+4.16%,午盘休息时,突然迎来一则重大公告!
公司主要股东:南非的Prosus(由Naspers拥有大多数股权)及Naspers于6月27日宣布,将开始进行一项长期、开放式的回购计划,并将有序地以场内出售Naspers集团所持腾讯控股股份的方式,筹集回购自身股票计划所需的资金。
Naspers是南非报业集团,该公司在年以万美元从李泽楷、IDG资本、腾讯创始人团队手中,总共收购了46%的股份,创造了人类史上绝无仅有的投资神话,因为创下了18年收益倍的神迹。
要知道的是,早在年4月第二次减持时,Prosus公开承诺:至少三年内不会进一步减持,对腾讯公司业务潜力具有长期信心。
没想到3年时间才刚过去1年2个月,就打破承诺、食言减持了。
从历史减持记录来看,南非的大股东,减持时间点的选择,都非常精妙。
第一次是年初,减持完毕后,腾讯股价从港币,一路下跌到了港币;
第二次是年4月份,减持宣布后,腾讯股价从港币,一路下跌到了港币左右;
如今是第三次。
不知道是南非大股东,对中国国情、互联网发展轨迹的判断已经炉火纯青,还是仅仅是运气好,反正它们每次减持,对腾讯,以致国内互联网行业,都是重大拐点的预示,并且是大幅向下走的信号。
这次虽然没有明说要减持多少腾讯股票,但是却公告说了:最多要回购2.64亿股Prosus,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亿元。
如果足额完成的话,要从抛售腾讯股票的身上变现这么多钱。
而腾讯在港股的股票,每个交易日的交易额大约是亿港币左右,如果每天均匀砸盘,每天成交额的3-5%就套现大约3-5亿港币,取均值大约是3亿人民币出头。
也就是说,至少要卖个交易日,换算成自然日的话,差不多到年底了,还有1年半的时间!
真是没想到啊。
曾几何时,腾讯的股票,给予了港股市场的投资者多么美妙的回忆;
从年开始,到年中,4年半时间都过去了,除了少数时间窗口有过短暂的欢愉,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痛苦的煎熬。
太难了。
如果外资不回来,仅仅依靠内地资金和港资,亿元的盘子,也不是那么轻易能够接起来的。
还有得熬。
2
这一轮A股的反弹,尤其是创业板的反弹幅度很大,让我想起了年9月份,千股跌停熊市中继过程中的一轮反弹。
当时反弹幅度超过了45%。
可是,反弹完了之后,从点又跌到了点,整整花了3年时间。
从今天A股的行情来看,这一轮的反弹,明显是公募机构们,为了半年度排名的利益,而用仅剩的资金,不计代价买入原有仓位的股票,没想到的是,真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合力。
有形之手,操作券商股、保险股,维持指数的表面繁荣;
激进型公募机构,操作新能源电池、光伏板块;
保守型公募机构操作消费、医药、家电等行业。
至少,在6月底之前,大家都想到一块去了。
今天,连金龙鱼,都能大涨+7.54%,说明最保守的资金也着急了,踏空之后自救炒作。
但是,随着半年度排名的结束,指数反弹到一定的位置(上证:15%,创业板指:35%),各方势力就会同床异梦、互相拆台。
尤其是创业板的权重股:宁德时代,完成了亿元的定向增发后,将其中的不超过人民币亿元(含本数),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投资产品。
难道那些参与了募资的机构,自己不会把账上的钱,拿去银行买理财产品,享受年化4-6%的利息回报吗?
这哪里还是在实现资源的市场化最优配置,明显是利用A股市场极其幼稚的投机氛围,在圈钱而已。
我们在发达经济体的资本市场,是不可能看到这么奇葩的事情的。
在美股,哪家中大市值(市值亿美元以上)还敢公开向市场要钱,马上就会被做空得渣都不剩下!
这种明显高过自身研发需求的圈钱行为,叠加和业绩不相匹配的高估值泡沫,我判断,创业板指,继续迎来大幅度调整的可能性是不小的。
从今天开始,我再次认为A股市场的热门板块,风险远大于机会了。
建议大家回避。
如果还要留在A股的话,也许:消费、家电、地产,都比热门板块的性价比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