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同仁堂国际化不断提速。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同仁堂已为海外患者诊疗超过万人次。
年,同仁堂海外发展起航。以第一家药店在香港开业为标志,同仁堂打开了自己的世界之窗;年,以同仁堂国药在香港上市为标志,正式进军欧美,实现对西方主流市场的突破。
目前,同仁堂已在海外开设近家包括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养生中心、医疗中心和文化中心在内的网点,累计在海外诊疗患者超过万人次,为当地患者治好了大量西医无能为力的疑难杂症,让数以亿计的海外人士认识了同仁堂。
在彩虹之国南非的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的闹市区,远远就能看到一块白底红字的大牌子,上面用英文写着“ChineseMedicine”(中药),还用小一点的字写着医生、针灸和按摩。
这里,就是北京同仁堂非洲有限公司首席代表钟鹏已经奋斗两年多的同仁堂南非店。年,北京同仁堂收购南非当地5家中医药门店,将其改造为北京同仁堂非洲有限公司。
由于非洲有使用草药治病的传统,对中医药的信任度远远超过欧美国家,像人参、枸杞、灵芝的中文,当地不少人都会讲。
不仅如此,黑人的经络敏感度很高,疗效非常明显。“往往中国人要扎几个疗程,他们只需一两个疗程。”钟鹏说,“中医药在非洲有巨大发展潜力。”
钟鹏还希望未来医院。“某些西医西药难于治疗的疾病,中医都能够发挥作用,比如疼痛症、腰肌劳损、中老年病、康复治疗等。”他说。
除了南非,钟鹏也已经开始研究进入其他非洲市场的可能性,并前往博茨瓦纳、斯威士兰、莫桑比克等国实地考察,力争尽早造福当地人民。
作为具有年历史、拥有8项非遗的老字号,同仁堂跨国经营版图已扩张到五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世界的同仁堂。
波兰、柬埔寨、文莱、阿联酋、加拿大……北京同仁堂的业务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成为工商贸一体、产学研结合的国际化中医药集团,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提供着中国传统医药的解决方案。
国药虽好,出口不易,由于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有不同程度的准入政策,同仁堂因地制宜突破发展瓶颈。在政策较为宽松的港澳及东南亚,以药品形式进入市场;在允许以补充药物形式对中成药进行注册的澳大利亚,将60种中成药推入市场;在对中医药有严格准入要求的欧美市场,以食品补充剂形式选择性导入市场,实现了普惠各国民众。
而为了谋划海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文化链的世界落地,同仁堂已开始打造国际化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