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种族人口比例的变化,美国的社会制度和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其种族人口的比例自然也一直在变化中。随着拉丁裔和非洲裔人口的不断增长,出现了一种假设性的论断,那就是:“美国现行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会被‘改变’”。其实,“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也可以让好人变坏”。不管是哪个族裔的人,如果在一种制度环境下生活了若干年后,在潜移默化中也就“入乡随俗”了!现在的美国是欧洲裔建立起来的,其文明,文化和制度都有欧洲不可磨灭的“痕迹”。人们曾戏称“美国是许多不爱自己祖国的人建立起来的”,但奇怪的是,他们却都很爱这个新国家。这说明什么?起码可以说明在潜移默化中,这些后来者已经从心里接受了这个国家。由于美国的“移民国家”性质,所以它具有其他民族国家所不具备的“包容性”。这也是其他族裔的人来到美国一段时间便有了“归属感”的重要原因。举个例子来说,不管是哪个族裔的人,只要你拥有了美国国籍,便没有人说美国不是你的国家。因为,美国不是欧洲的,也不是非洲的,它是世界的。人们可以从肤色上分辨出你是“哪个洲”的人,却无权说你不是美国人,因为,他自己可能也不是“天然”的美国人。作为一个多种族国家,美国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如果用来自“五湖四海”来比喻美国的人口构成,也是贴切的。从年的数据来看,依然是白种人占据着优势。几个主要种族的比例是:白种人占61%,拉丁裔人口占18%,非洲裔占12%,亚裔占6%。如果单纯从这组数据来看,似乎白种人依然占据着绝对优势。但是,如果将年的数据与之对比的话,就能够理解白种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了!美国年的种族比例是:白种人为66%,拉丁裔占16%,非洲裔占12%,亚裔为4%。在短短的十年间,美国的白种人比例下降了5个百分点。如果按这个比例下降的话,要不了三十年,美国的白种人比例就会降到50%以内。从这个种族人口的比例变化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最快的不是人们通常以为的非洲裔,而是拉丁裔和亚裔。这说明,百年以后的美国变成南非那样国家的可能性并不大。人们之所以担心美国有一天会变成南非那样的国家,主要是因为南非这些年来“变化”的原因。世界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那就是“曼德拉使黑人的地位提高到了当家做主的高度,但南非却由‘一个发达国家变成了发展中国家’”意思无非是说非洲裔人在国家治理中还不是“很成熟”。其实,这也属于正常现象。这主要是思维方式和历史原因导致的。不得不承认,非洲裔人在国家治理和企业管理上还缺乏经验,相对来说,对科技的兴趣也不是很高。但是,随着非洲裔人与世界接触多了,潜移默化中也一定会“转变”的,包括思维方式。不管是“入乡随俗”,还是“潜移默化”,亦或是“好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这三种说法其实在“原理”上都有想通之处。那就是“环境”可以改造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试想,假如有一天,美国的种族人口比例发生了变化,拉丁裔,非洲裔和亚裔的人口超过了白种人,但那也未必会改变美国现行的制度和价值观。其主要原因是这种比例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几代人的衍变。而在这几代人的衍变中,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早已被美国独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同化”。也就是说,这些人已经适应了美国的“环境和氛围”。直白的说,他们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美国人”。这从特朗普是德国裔,却处处和德国“较劲”,奥巴马是“非洲裔”,却也在维护美国的利益,一些二代或三代的亚裔连母语都不会讲了这些事例来看,他们都已经将美国当做了自己的“祖国”来爱了!提到这个问题,也就有必要说说美国的建国史问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美国人对美国的感情颇似“先结婚后恋爱”。也就是说,有很多美国人是因为先到了美国,然后才对美国产生了感情,进而接受了美国。因为在美国的“独特环境中”,他们感受到了“这个美国”是爱他的,所以他也就接受和爱上了这个国家。在建国之初,美国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建国理念和精神。起初,有几拨欧洲裔人出于冒险和追求新生活的目的,“拖家带口”的来到了北美洲的这片土地上。在一个新的环境下,为了生存,他们需要“报团取暖”。于是,他们凑在一起商量。他们并不是商量如何建国,而是商量如何面对“不可知”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挑战。可是,商量来商量去,也只达成了一点共识。而这个“共识”却又与如何面对生存“风马牛不相及”。这几拨欧洲裔人达成的“共识”是什么呢?说来,这个“共识”极普通,也似乎有点“可笑”。当时的这几拨欧洲人中有不少都是“拖家带口”的,自然会有老人和孩子。于是,他们就达成了唯一的一条“共识”,那就是“不管老,中,幼,他们都是‘个体’,所以,要保障每个‘个体’的尊严,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权力”。这就是后来世人总结和归纳的美国“建国精神”。于是,美国也就在这个世界“最普通”的,且唯一的“共识”基础上走到了今天。所以,在研究美国的这个“立法或建国”精神时,“穷尽逻辑”也没法将其与“高大上”联系在一起。然而,后来之所以有那么多其他种族的人去美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奔着这个世界上“最普通”的价值观去的。也许人们大多都有“返璞归真”的心理吧!胡适曾说过“文明是环境的熏陶”这句话。应该说,还是有些道理的。比如,一个人原来并没有随手将“垃圾入桶”的习惯。然而,当他看到别人都很自觉的将垃圾放入了垃圾桶,他也就不好意思随手扔在地上了。因为,他也不想使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另类”。所以说,不管是从非洲过来的,还是从拉丁美洲过去的,亦或是亚裔因打工留在那里的;一旦身处于美国的环境中,他们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入乡随俗”了!非洲裔的也能“拼搏”了!拉丁裔的也不再仅仅的浪漫了!印度裔人“方便”的时候也不会在露天地了!故,他们不可能改变美国的“政治和价值”环境,而是适应,接受,甚至会全力维护那样的价值观。奥巴马能够成为美国总统已经说明了一起。其实,在不远的将来,拉丁裔,甚至是亚裔人中也一定会出现“美国总统”。因为,美国是每一个“美国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