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派越野车,性能居然狂甩悍马几条街

“悍马”车的大名很大程度是因为它出镜率高——美军大量装备卖给多国和地区,参加了海湾战争。可要真论起先进性,它未必强得过一款德国车——“乌尼莫克”。悬挂系统对比相比普通汽车,越野车的优势在于功能性和通过性,而这主要体现在悬挂系统上。早期越野车的主要要求是运载能力和通过性。因此,这个时期的越野车一般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结构,悬挂系统采用前后整体桥非独立式,并配以钢板弹簧。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机构简单、成本低、强度高、可靠性高。承载式车身的悬挂是直接安装在车身上的,大部分轿车采用这种车身结构。非承载式车身的悬挂是安装在底盘大梁架上,再与车身相连,多用于越野车、卡车。早期的整体桥悬挂的缺点也很明显,舒适性和操控性都很差。特别是因为采用硬轴连接车轮,悬架的外倾角、前后束角都是固定的,所以越野时无法很好地让轮胎和地面相贴合。于是经常出现下面这样的画面。“悍马”车悬挂解析“悍马”采用的是罕见的四轮双叉臂独立悬挂,可以获得更高的通过性。通常整体桥悬挂的离地间隙不可能超过其车轮半径,但“悍马”的双叉臂悬挂能够更大程度上抬车身,增加离地间隙。并且因为四轮是独立的悬挂,并没有硬轴相连,所以车轮外倾角、前后束角都很大,行驶在坑洼路面时,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车轮与地面的接触。双叉臂独立悬挂的上下活动范围很大。综上几点,“悍马”走在崎岖路面上是下图这样的:虽然“乌尼莫克”采用的是传统的整体桥非独立悬挂,但它有几项独门秘籍,使得越野性能大大超过采用四轮独立悬挂的“悍马”。秘籍1——“乌尼莫克”在车桥上采用的扭矩管技术、螺旋弹簧和悬架横向控制臂,有利于适应最大可能的侧向扭转。在车桥两侧大幅摆动时,可以保护传动系统。传统的钢板弹簧悬挂,车轮活动范围十分有限。秘籍2——越野车的车桥一般不是和车轮中心线在一条水平线上,就是比车轮中心线低,但“乌尼莫克”采用门式车桥,使车桥中心线高于车轮中心线。这个设计提高了车身的最小离地间隙。秘籍3——“乌尼莫克”采用独特的大梁设计。由于采用带鹅颈纵梁、可变形抗扭转车架,“乌尼莫克”的底盘可以进行扭转,以达到超强的越野能力。有这三个秘籍,“乌尼莫克”走在崎岖路面上是这样的:悍马抓狂中......“乌尼莫克”车架分为主车架和副车架,主、副车架靠两组三点连接支撑,使它们之间相互运动的自由度更大。这样便确保了车辆在通过不平整路面时,驾驶室、货舱保持相对平稳,以适应非常陡峭的斜坡、极不平整的路面,更有效地保护车身及搭载的设备。于是“乌尼莫克”和“悍马”在起伏路面上拉东西,就是这样的:“乌尼莫克”有很多动力输出口,因此在车前、两个车轴间、两侧及车后部,都能安装各种附加专用工作设备。例如改装成扫雪车。乌尼莫克分解图“乌尼莫克”(Unimog)是由戴姆勒-奔驰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的军民两用卡车系列,现在属于戴姆勒集团旗下的梅塞德斯-奔驰。Unimog这个名字来源于德文“Universal-Motor-Gert”,意思是泛用自走机具。它最早的设计目的是低速农用牵引机。由于采用了门式车桥技术,使轮轴和传动轴的位置要高于轮胎中心,因此“乌尼莫克”拥有比一般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更高的离地间隙。“乌尼莫克”还使用了柔性车架,车轮在垂直方向上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这样当车辆在异常崎岖的地形甚至是1米高的石头上行驶时,仍能保持较为舒适的驾驶状态。由于“乌尼莫克”卓越的越野性能,包括德国、瑞士、南非和新西兰在内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把它用于军事用途,例如改装成装甲运兵车或牵引车。“悍马”分解图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英语:HighMobilityMultipurposeWheeledVehicle,缩写HMMWV或Humvee),又称“悍马”,是由AM通用公司为美国军方生产的全轮驱动车辆。年经历海湾战争,其优异的机动性、越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以及对各式武器的安装适应能力,促使该款汽车声名大噪。部分军迷更将其冠上“越野之王”的美誉。乌尼莫克与悍马数据对比图end图书介绍编著柳宁于浩责任编辑孙红霞李春利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时间年1月《绘军事》系列为科学普及出版社于年出版的第一套原创漫画军事科普丛书。现代战车是具有装甲防护的各种履带式军用车辆或轮式军用车辆的统称,从最先进的M1主战坦克、T90主战坦克,到大名鼎鼎的“悍马”战车,《绘军事·装甲战车》为读者全景展示了当今世界陆军装备的主力战车,展现了铁甲洪流的雄姿。责任编辑文字编辑萧十八设计王德华策划编辑小薛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