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赐轮」在超过72小时的抢救后,直至26日上午还是无力脱困。图/欧新社(左)、美联社(右)3,亿元的海上塞车:苏伊士运河「长荣卡关」难救的步步危机「欲速则不达...一个搞不好,卡住的货轮最糟恐在苏伊士运河『断成两半』!」因搁浅打横,导致埃及苏伊士运河全线瘫痪的长荣海运超大型货轮「长赐轮」,在超过72小时的抢救后,直至26日上午还是无力脱困。根据荷兰救援专家团的说法,长赐轮的脱困条件远比想像中的危险与复杂:假若运气好的话周末大潮就可脱困,但保守预期可能要耗上「数个星期」。目前苏伊士运河内外的「堵塞船团」已超过艘货轮——塞车数量,在短短24小时内暴增了一倍——光卡在运河上的货柜价值,就高达亿美金(新台币3,亿元)。尽管各大航运集团,都还无法下定决心从苏伊士运河的船阵中「绕道离队」,但东方海运枢纽新加坡与欧洲第一大港鹿特丹,都已经展开对「货柜塞车」应变准备。长赐轮23日上午搁浅、瘫痪苏伊士运河后,运河管理局与船公司聘请的救援团队,在过去72小时内多管齐下,首先是动用怪手、小山猫在岸边挖掘,试图让因失控而活活插入运河堤岸的货轮「球型船首」脱困,并配合南北两向的多艘拖船使力,希望把长赐轮「推回正途」北向驶离——但此一状况,因为事故地区的堤岸地质松软,不适合大型重机具的大量进驻,因此才会出现「小怪手、小山猫独立拯救世界经济」的反差现场照片。岸上挖掘与推船施力之所以不见成果,除了挖土效率低落之外,主要的原因仍是长赐轮的体积巨大、吃水过重,因此苏伊士运河管理局25日晚间才会调来两艘「挖砂船」,并于受困的船首底下日夜抽沙,希望与小挖土机双管齐下、共同加快球型船首的脱困速度——然而救援团队似乎低估了长赐轮的重量对于脱困行动的阻碍,因此直到26日上午为止,卡死运河的长赐轮仍然毫无所动。虽然挖掘行动没有明显进展,但救援团队仍期待本周六苏伊士运河的「定期大涨潮」能为长赐轮带来足够的脱困浮力。因此从25日晚间开始,专家团队也已展开了「减重评估」,希望于周五开始卸除长赐轮的「多余重量」,双管齐下地争取能在周六大潮时重新浮动的可能。图/路透社《华尔街日报》报导,长赐号优先卸除的多余重量,先会是船上的燃料、再来则是货轮的压舱水,但若是这些减除的重量仍不足脱困的话,「逐步卸下运载货柜」则可能是解救苏伊士运河的唯一解。「但问题是...长赐轮是年才下水的新式超大型货轮,在搁浅的苏伊士运河地段,并没有『够高的吊车或吊挂设备』能处理长赐轮这种等级的海运怪兽...换言之,如果真要卸货的话,动用『重型直升机吊挂货柜』是可行的唯一解。」然而直升机吊挂的型动能量、速度与出事风险,都远远超出正常的海运调度;除了重量评估、天候预测(该航段时常有强风与沙漠风暴,这也是长赐轮搁浅的当前官方说法),卸货的货物重量与船身平衡也需要精确的计算——特别是长赐轮目前船头搁浅在岸上动弹不得,平衡状态并不处于正常情况,如果硬要加速冲周末的涨潮脱困,恐欲速则不达、造成更严重的海难风险。「估算重量与平衡真的不能大意,因为这有可能导致已经搁浅的长赐轮翻船,最糟的状况就是船身因为重量出问题而断成两截沉没、长期封死苏伊士运河并造成严重污染。」《BBC》分析认为,优先卸除燃料与压舱水虽然是比较保险的方法,但移除的重量很可能不足以帮助长赐轮脱困。再加上潮汐时间将至,因此综观各种状况而言,确实是令有关单位都极度焦急、但似乎不得不拖延更长时间的悲观状态。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调查团队到现场了解状况。图/法新社图/法新社目前,长荣海运紧急聘用的荷兰专业打捞团队「SmitSalvage」,已经赶赴现场评估搁浅状况,但无论是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还是在地工程人员,目前都无法提出更具体的预测时间表与觉断方案。唯有荷兰团队的母公司负责人贝多斯基(PeterBerdowski),25日在接受荷兰电视台访问时表示:「我不是要预测进度,但现在的风险状况极其复杂,最快几天内能排除、最慢则得拖上好几个星期。」「世界越快心则慢,如果追求的是安全脱困,整件任务就真的急不得。」贝多斯基如此解释。尽管随着长赐号卡死事件的时间延长,苏伊士运「海上塞车」导致的海上经济大乱,却也慢慢出现了各种负面的连锁效应。《金融时报》报导,截至26日清晨为止,卡在苏伊士运河内外的「塞车船团」已高达艘货轮——此一排队数字,比起24小时前增加一倍,并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日倍数暴增」。苏伊士运河的塞车船阵之所以不断增加,一方面是因为许多货轮已来不及调整航线,只能与运气对赌,期待运河能在未来几天内「顺利抢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一直放出与救援团队相反的乐观消息,同时大部分的船公司也都还在观望,不愿意过早启动「绕道南非好望角」的替代航线。「许多客户都已经主动在询问『绕道好望角』的增加费用(航程约增加9~14天,费用平均增加47万美元)。」世界上最大的海运公司、丹麦的「快桅集团」(Maersk)如此表示:「未来几天内,应该会有越来越多船往南非方向改道。」截至26日清晨为止,卡在苏伊士运河内外的「塞车船团」已高达艘货轮。此一排队数字,比起24小时前增加一倍。图/路透社各种观望、等待与临时改道,除了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的交货船期外,各相应港口单位也被迫进入了调度应变,像是东南亚第一大港新加坡就已紧急动员,准备面对「货柜滞留」大塞车的重大应变状态。《华尔街日报》表示,在苏伊士运河中断航行的72小时内,中东到东亚的货轮租用价格,已直线飞涨了47%。许多急用客户不仅已经考虑提前卸货由陆路转运,在绕道好望角之外,各家单位也都在衡量是否有需要启动昂贵百倍的空运,来分散海上塞车的「断炊风险」。由于租赁条件的关系,本次苏伊士运河的瘫痪事故责任,应会由船东公司——日本的正荣汽船——负责善后。但截至目前为止,各方粗估累积的可能索赔费用,已高达美金1亿元以上(新台币28.6亿)。「长赐号就像一条搁浅在沙滩上的巨大鲸鱼。」打捞专家贝多司基表示:「脱困救援行动,真的是急不得的。」《金融时报》表示,年服役的长赐轮是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巨大的超大型货轮之一,这等级的海运巨舰本来就无法使用巴拿马运河,谁知现在又在苏伊士运河上出事,后续对于海运策略的长期影响与航道配置,预计也会带来更多的成本检讨与反思。图/新华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