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钟鹏近日从南非回到了北京的家中,刚进家门,许久未见的妻子就忍不住掉下了眼泪,4岁的儿子略带陌生地喊了声“爸爸”。这是钟鹏大年初二离家后第一次和亲人团聚,也是他近3年来第4次回到家乡。作为北京同仁堂(非洲)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钟鹏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遥远的南非度过。年11月,同仁堂正式在南非设立北京同仁堂(非洲)有限公司,翻开了北京老字号远赴非洲拓展市场的新篇章。那年5月开始,钟鹏就常驻南非,早已将非洲视为他的第二故乡。比勒陀利亚、德班、约翰内斯堡,3个各具风格的城市,陆续迎来了5家同仁堂门店,黑底金字的“北京同仁堂”招牌,开始成为当地民众了解和体验中医药的窗口。门店开业后,钟鹏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培训当地的员工,尽管中药和非洲传统药材有相近之处,但面对多种中药药材,非洲员工很难一时间辨识清楚。于是,钟鹏想出了一个办法,给每种中草药编制一个编码,这样医生在开方时,就可以根据每个编码对应的中草药进行开方。草药方流转到本地调剂员手中后,调剂员再根据编码抓药。几个月后,调剂员不仅抓药效率提高了,还能准确辨识中药饮片,而且能准确地用中文发音,黄芪、麦冬、枸杞子……这些常用中草药也渐渐被当地民众所熟知。如今,在同仁堂非洲公司28名员工中,来自非洲本地的员工高达80%,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也开始体验到中医药的神奇。钟鹏记得,有一天深夜,他接到了一位南非母亲的电话,医院做了脊柱手术,手术后疼痛没有减轻,反而加剧了,无奈之下向他求助。第二天,钟鹏和医生们驱车70多公里,赶到了孩子家中,医生现场针灸治疗,没想到15分钟后,病人疼痛立即得到了缓解。“中医太神奇了。”这位母亲感叹。从那以后,病人开始定期到同仁堂进行针灸治疗,三周后,病人很快摆脱了轮椅,可以直着腰正常走路,完全没有疼痛的感觉。不仅在同仁堂门店,钟鹏还带着医生们走进社区、街区、社会机构做义诊。针灸、艾灸、拔火罐……这些新鲜的治疗方法吸引着当地居民前来体验。一些人看到了疗效,还主动了解其中的原理。”我们的医生,最忙的时候1个小时能治疗20来个人,场面非常热闹。”钟鹏自豪地说。南非的同仁堂门店通过针灸、拔罐等传统中医诊疗手段,使许多疑难杂症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从成立至今,已经有上万南非民众体验了中医药这一防病治病、健康养生的新选择。每逢周六晚上,当送走最后一批顾客,南非5家同仁堂门店的店长都会聚在一起,总结一周以来的工作。对于钟鹏来说,南非的工作是艰苦的,但也是快乐的。“同仁堂作为中医药百年品牌具有神奇魅力,让我愿意为之付出,并为非洲人民防病治病,健康养身提供新选择。”钟鹏说,虽然远离亲人,但看到中医药在这片神奇的大陆落地生根让他无比欣慰。南非项目的成功落地只是同仁堂在非洲探索的开始。未来,同仁堂将继续在南部非洲、东部非洲和西部非洲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业务,包括建立药店、诊所、批发中心、教育培训和文化传播中心等。钟鹏说,同仁堂还将适时在非洲建立海外工厂,将中医药理念与当地的草药资源相结合,生产新的产品,这不仅能造福非洲人民,也可以将产品引入中国市场,惠及两地民生。来源:北京日报马婧编辑:RB10图片:同仁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