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女足1比0胜南非王珊珊为进攻带来

在法国世界杯小组赛首轮输给德国女足之后,中国女足迫切地需要一场胜利来扭转自己在小组中的不利形势,如果再继续失败将意味着失去小组出线的资格。在第二轮对阵南非队的比赛中,凭借李影在40分钟时的凌空垫射破门,中国女足的姑娘们终于迎来本届世界杯的首场胜利获得了宝贵的三分。

本篇战术分析将着眼于中国女足取胜背后的战术策略,看看在对付密集防守的南非队时,中国女足是如何找到取胜之匙的。

双方阵容

实力偏弱的南非队排出5-4-1防反阵型。凯琳·斯瓦特担任门将。五后卫分别是雷博冈·拉马雷佩,扬宁·范维克,班巴纳尼·姆贝恩,诺科·马特卢,西布勒·霍尔维尼。腾比·科格特兰塔、马卡巴内、霍洛萨·比亚纳和雷费罗·简组成中场。最后,奥德·福卢图迪卢担任唯一的前锋。

贾秀全为铿锵玫瑰安排了标准的4-4-2阵型。守门员为彭诗梦,四后卫从左到右分别为刘杉杉、林宇萍、吴海燕和韩鹏。值得注意的是,上一场替补出战的王霜本场作为首发出场,另外三名中场分别是古雅沙、张睿、王焱,李影和王珊珊组成双前锋,前一场浪费两次好机会的前锋杨丽本场坐在了替补席。

南非改变防守阵型,严密盯防王霜和两翼

南非女足防守的特点之一是阵形的变化。当防守时,她们的阵型从4-5-1变成4-1-4-1,防守型中场姆贝恩出现在后卫线之前。

除了这一变化,中场四人和前锋也会改变她们的位置,站位更为紧密,这使得南非的防守变成了一个更紧凑的4-5-1阵型。这一防守阵型至关重要,因为它让南非能够派出更多球员来防守中国女足的边路。

除了防守中国队的边翼,南非在中路密集站位来严防中国女足最有威胁的王爽。她们深知王霜在中央走廊里是最危险的,因为王霜在这里可以凭借出色的盘带技术和创造性的传球来制造很大的活动空间和缺口。

因此,当中国队通过边路进攻时,姆贝恩会从5人的后卫线里跑出来严密跟踪盯防王霜。由于王霜在中场的串联的作用可以有效地连接边后卫、中场和前锋,这样的贴身盯人也抑制了中国队的一些进攻。

如上图所示,当王霜在中路走廊活动时,姆贝恩就紧跟着跑动防止她接球或切入禁区。因此,如果王霜离开了中路,姆贝恩的队友就会继续上前贴身盯防。而姆贝恩不会离开中路,继续在此防守中国队的中路球员。

在抑制了王霜在场上的影响后,南非利用她们的五人防线来防守中国队的边路组合。中国女足的边路战术组合包括边前卫和边后卫的双重进攻,高压式的边翼攻击意味着只让一名南非球员去防守边路是完全不够的。

因此,南非队不得不在她们的五人后卫线上投入了两名后卫来防守边路。一名边后卫和一名中卫共同配合防守,边后卫掩护并盯防对方后卫,中卫来盯防边前卫。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南非两名后卫对抗两名边路进攻球员的战术。这形势了一个2v2的局面,使南非可以遏制一些中国队的边路威胁。注意看这两名南非后卫是如何联防的,一人贴身施压干扰,另一人在身后掩护切断,这就形成了有利于南非的2v1的形势,来阻止对手进入禁区。

南非队的防守问题

然而,这种边路防守策略存在着一个缺点。两名后卫被派到边路防守,此时南非就只剩下三名后卫在球场中央。此外,算上姆贝恩在中路还要盯防一名中国球员,实际上,南非只剩下两名可以自由移动的后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南非队的四名中场就必须更靠近后卫线协同防守。中场球员的防守贡献之一就是有一人需要回撤到边翼与中路的肋部空挡处填补缺口。

这个位置的填补至关重要,因为这可以将中路和边路的防守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三角防守结构(如下图所示),来协同对抗两翼的进攻压力。此外,在这个局部空间内形成防守上的人数优势。通常情况下,在肋部补防的这名中场球员会可以在阻止对手传中或切断内切的路线。

如上图中我们看到这位肋部位置上的南非中场球员在边路、中路创造了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防守体系,这对于抢夺控球、保持球权很有用。

此外,这个三角形防守结构对于位置的转换也很有用。如果需要的话,这名中场球员可以和一名中卫交换位置,这个交换行动也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有了这样的位置交换,中卫可以迅速在这半边占据人数优势,可以援助边路形成3v1过载防守。此外,如果不进行换位,中场球员也可以过去援助边路。因此,这名在肋部补防的中场球员为南非的防守增加了极大的灵活性。

此外,这名中场球员还以可以防守其他过来支援边路进攻的中国球员。因此,她们有机会夺回球权或制造界外球来延缓对手的行动。

但是,南非这样的边路防守结构还是存在着问题。要使用这种防守,后卫线必须要有组织地、默契地进行配合。然而,南非队防线一而再再而三地支离破碎、无组织地防守。虽然她们的防守结构善于处理孤立的侧翼动作,但却无法应对中国队一些复杂的进攻动作。

中国队同时攻击两翼,这使得南非队很难防守,因为当她们在一边防守边路进攻时,她们也必须在另一边应对无球跑动。南非没有那么多的球员在球场的另一侧,使得中国队在那边创造了人数上的优势。

防守结构混乱的另一个原因主要是南非队缺乏经验。这是她们首次参加女足世界杯,在这场比赛中,她们明显地暴露出缺乏经验的弱点。

南非队的防守,由于缺乏经验和沟通,她们无法阻断中国队的传球路线,往往会让中国队轻易地把球传到球门附近。

中国队进攻推进如何越位对手制造的屏障

4-4-2阵型为中国队的进攻提供了宽度,边后卫的位置高于中后卫,以便尽快冲到高位给南非制造压力。在中场中路安排支点球员,这对球队的进攻转移至关重要,同时也建立了人数优势,可以对抗对手制造的任何压力。

从上图中我们看到的是正常的传球路线(用黑色表示),这可以南非拉到更深的位置。南非的在两翼正进行一对一的压迫干扰(蓝色部分),她们的位置过于靠前。红色的传球路线接着中场和后卫线。一旦边后卫得到控球权,南非球员就会继续上前向她施压,此时边后卫就会把球传给中场球员。

中路的中国球员是半转身的,这使得她们能够一脚触地将球传到南非球员留下的空位。因此,两名中场球员都可以帮助她们一侧的边后卫冲到空位上。这些边后卫可以和边前卫一起来对付一个孤立的边后卫。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动作,中国队就可以将越过南非队的五名球员。

然而,南非队并没有乖乖地就范。每当中国队开始这样的推进时,南非队会积极地积极向支点球员施加压力。

为此,南非不得不改用4-4-2阵型。这样一来,所有的参与者都被压制住了,中国队的推进也被抑制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队开始利用长传来进行推进。

要做到这一点,中国女足将利用她们的中卫或门将来提供长传球。长传球所到的位置对中国队的进攻计划非常重要,必须要传到中场线附近。当长传球越过了南非在中场设置的屏障后,中国队前锋回撤到自己的半场接球,并把球传给此时已跑到高位的边后卫或边前卫,从而制造了在边路1v1的进攻机会。对于像王霜这样盘带技术出色的球员,这样的机会将给南非队造成巨大的威胁。

如上图所示,前锋有两种选择。她可以传给跑动的后卫,也可以传给边前卫。无论哪种方式,中国队都将1v1或2v1地对付一个孤立的后卫,之后,他们可以选择传中或切进中路。

王珊珊为中国队的进攻带来创造力

中国队这样的推进方式只完成了整个进攻体系的前一半,中国女足进攻结构的另一半在于当她们进入对方半场的时候。

中国队的主要进攻体系是对王珊珊的使用。尽管王珊珊被定位成前锋,但她经常回撤到中场。这使得中国队的阵型从4-4-2变成4-5-1,这种阵型的改变帮助中国队突破了南非的防守。

王珊珊一出现在中场就意味着会有两三个以上的对方球员被吸引到她身边。铿锵玫瑰利用这一特点,她时常拉倒侧翼的位置上,这使得南非的防守陷入两难的境地。

她们应该像防守其他边路组合一样来防守王珊珊吗?还是应该盯死她?每一种方式都有两面性。如果采用正常防守边路的方式,王珊珊可以通过大范围的灵活跑动来创造空间为队友送上助攻。

另一方面,如果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王珊珊身上,尽管可以削弱她的进攻能力,但是,她同样可以轻松地通过一次传球,来释放一对边路进攻组合。这将不可避免地拉出一名南非中卫,中路很可能会被拥有人数优势的中国队打开缺口。

王珊珊可以在中场创造空间,因为大部分的南非球员都会被她聪明的跑动所吸引。南非所面对的这种困境可以从中国队的进球中体现出来。

中国队开始了正常的侧翼运动。吴海燕从边路带球上来进攻,与韩鹏传递之后,王珊珊从她的前锋跑过出来,这一次,南非队有两名球员一前一后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109.html